课件编号14669818

1《社戏》精品实用高效课件(共43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19745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社戏,精品,实用,高效,课件,43张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社 戏 鲁 迅 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民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中国几千年的民俗文化传统已经在传承变异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至今,在我国的农村仍保留着众多的民俗活动。如元宵节赏花灯,端午节赛龙舟、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熬夜守岁……这些民俗活动集中体现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鲁迅走进旧时的江南水乡,访一访鲁镇的民俗活动———社戏。 导入新课 1、理清故事情节和结构,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向往。 学习目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杂文集有《坟》等。本文选自《呐喊》。 作者简介 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 鲁迅母亲的娘家在浙江绍兴附近的平桥村,童年的鲁迅因此有机会与农民的孩子交朋友,并了解农村生活。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同情农民、歌颂农民的篇章,短篇小说《社戏》就是这类作品中的名篇。 背景链接 小说 (1)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4)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文体知识 归省(xǐnɡ) 行辈(hánɡ) 絮叨(xù dāo) 撺掇(cuān duo) 惮(dàn) 潺潺(chán chan) 凫水(fú) 棹(zhào) 家眷(juàn) 一哄而散(hòng) 字音字形 ①撺掇(cuān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②凫(fú)水:游泳。 ③自失:指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 ④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缥缈”。 ⑤棹(zhào) :划(船)。 ⑥惮(dàn):畏惧,怕。 ⑦弥散:(光线、气体、声音等)向四外扩散。 ⑧屹(yì)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读音释义 这篇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时间先后。线索是看社戏。 ①随母归省; ②钓虾放牛; ③戏前波折; ④夏夜行船; ⑤船头看戏; ⑥归航偷豆; ⑦六一送豆。 整体把握 七件事 上述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的是③④⑤⑥,略写的是①②⑦。 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看社戏,所以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等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整体把握 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 看戏前。 第二部分(4-30): 看戏中。 第三部分(31-40):看戏后 整体把握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开篇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从民俗(鲁镇的习惯)入手,富于生活气息; 交代看社戏的背景; 为下文“我”随母亲归省做铺垫。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1-3) 哪个词语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为什么这样说? 合作探究 “乐土”。 ①可以得到优待,又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 ②“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有许多小伙伴玩,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③可以钓虾、放牛,体验到乡间生活的无穷乐趣; ④可以和小伙伴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 第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交代了看戏的时间、地点、看戏的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