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69822

5《大自然的语言》精品实用高效课件(共51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19085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大自然的语言,精品,实用,高效,课件,51张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为什么“鸭先知”、“河豚欲上”?因为它们能够感受到春天温暖的气息,因为它们听到了———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们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今天,我们一起探究竺可桢写的科学小品文———《大自然的语言》。 导入新课 1、训练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语言。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 背景链接: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作者简介 竺可桢长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先行者。 ⑴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⑵说明文类型包括: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⑶学习说明文要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⑷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⑸说明方法包括: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下定义、画图表。 说明文 文体知识 学习说明文的口诀:知分类、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明结构、找方法、品语言 ⑹说明文语言具有准确、周密的特征。语言风格或平实或生动。 ⑺说明文的结构包括: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递进。 ⑻说明文开头常见作用: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吸引读者;③引起下文。 文体知识 ⑽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①举例子:使说明具体、有说服力、通俗易懂。 ②列数字:从数量上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 ③作比较: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④打比方:生动形象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⑤分类别:使说明有条理性(条理清楚)。 ⑥作诠释:使说明通俗易懂。 ⑦摹状貌: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⑧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⑨列图标:使说明直观简明(一目了然)。 ⑩引用:有说服力。 文体知识 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某个词语能否去掉? 不能。结合句意解释词语,去掉后与实际情况不符,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①明确说明方法;②简单表述;③一般作用;④结合文本分析具体作用(关注上下文、中心句)。 文体知识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丰富的物候现象。 标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新颖生动,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吸引读者。 文题解说 孕育(yùn) 物候(hòu) 刺槐(huái) 连翘(qiáo) 字音字形 ①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②翩(piān)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③销声匿(nì)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④载(zài)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⑤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⑥簌(sù)簌: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形容眼泪等纷纷落下的样子。 词语释义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物候和物候学。 整体把握 跳读课文,准确地筛选出下列信息: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整体把握 什么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