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73311

6 老山界 课件(共35张PPT)+教案

日期:2024-06-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46883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老山,课件,35张,PPT,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老山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习顺叙的方法按实际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过程方法目标 2、诵读重点语段体会本文朴实优美语言流露出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情感态度目标 3、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诵读重点语段体会本文朴实优美语言流露出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2、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红军战士乐观精神 【教学课时】 3课时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看老山界的图片,欣赏《七律·长征》描绘画面,体会红军过山的艰辛。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他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和文教工作,为建设和发展我党的政治宣传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代表作品有《老山界》《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模范党员,一门忠烈》等。 2、背景简介 本文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人民-出卷网-1955年版)。有改动。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5年10月结束,是为了突破国民党的“围剿”,争取北上抗日而进行的战略大转移。这篇课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3、积累字词 (1)字音字形 攀谈pān tán 峭壁qiào 骨碌gū lu 咀嚼jǔ jué 呜咽wū yè 督促dū cù 灌输guàn shū 苛捐杂税kē juān zá shuì 酣然入梦hān rán rù mèng 不可捉摸bù kě zhuō mō (2)字词释义 【惊惶】惊慌。 【攀谈】闲谈。 【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矗立】高耸地立着。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呜咽】(流水、丝竹等)发出凄切的声音。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鼓动】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 【索性】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灌输】输送(思想、知识等)。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4、分清层次 【点拨】(1)简介老山界相关情况。 (2—32)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33)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5、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主题。 【点拨】 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探究第一部分(1) 1、首段有何作用? 【点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三十里高”表明老山界地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二)探究第二部分(2—32) 2、“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走”到底“难”在哪里?红军怎样克服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精神。 【点拨】行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精神: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乐观精神 3、联系语境,品析第9段中“生怕”“显眼”两词的表达效果。 【点拨】“生怕”是“很怕”的意思,“显眼”是“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的意思,用这两个词,强调我们的部队严禁拆瑶民的篱笆做火把,充分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4、怎样理解第12段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接起来,是一种“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点拨】“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火把排成“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表明老山界的高峻,而“许多”一词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火把、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