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676871

3.2 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日期:2025-09-22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2669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美术,2019,人美,学期,高一,学年
  • cover
人美版高一美术 《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 课题 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和感受雕塑作品呈现的体量美与力量美的寓意。认知雕塑语言关于体量与力量的表达,学习运用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方法,用相关的术语从空间、造型、主题、表现手法、象征寓意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鉴赏雕塑作品,感受雕塑作品的力量美与体量美,提高学生的空间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中外雕塑作品的鉴赏、分析、比较,了解雕塑的特点以及雕塑语言关于体量与力量的表达,感受雕塑作品的力量美与体量美。探究东西方雕塑作品的对于力量与体量的不同表达方式,从中西方不同文化语境中,思考并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深入体会雕塑作品的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感受雕塑作品与历史、文化、环境、人文的内在联系,体悟他们的不同表现情怀。通过对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鉴赏,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学会用理性和尊重的态度,去欣赏感受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 感受中外作品中呈现的体量美与力量美,通过对不同雕塑作品的解读,提高学生对雕塑作品艺术魅力的审美修养。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学会分析不同的雕塑作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雕塑的体量与力量之美,提升文化认识和健康的审美价值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本、PPT 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 一、如何感受雕塑的形态美 好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美的形式,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唤起人们的记忆,更能激发人们追求理想、勠力同心的精神力量。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于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东汉击鼓说唱陶俑高56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头上戴帻,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活现一俳优正在说唱的形象。东汉击鼓说唱陶俑被称为 "汉代第一俑",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属国家一级文物。 绕襟衣陶舞俑陶:高 44.7cm,舞俑的身体弯曲度和侧转度各不相同,舞姿亦有变化。从舞俑造型看,跳的应是当时盛行的长袖折腰楚舞。这样的绕襟衣陶舞俑在其他地区未见出土,是了解西汉早期舞蹈造型的重要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马超龙雀:别称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马超龙雀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马超龙雀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中国古代雕塑重视“形神兼备”。 二、如何感受雕塑的体量美 体量是指雕塑形体构成所必需的基本物理体量关系,如头、身体和手足的体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由此呈现出总的体量状况与印象:胖或瘦、大或小、高或矮。这种基本的体量构筑出雕塑大的形体比例关系,呈现出最初级的体积印象。 雕塑体量的大小与所处时代、塑造主题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雕塑是现实的空间艺术,它制作于真实的空间,最终也存在于真实的空间。 秦兵马俑场面宏大,威风凛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秦兵马俑皆仿真人、真马制成。陶俑身高1.75米~1.95米,多按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体格魁伟,体态匀称。 《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