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81343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共20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49858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货币,选择性,必修,治理,国家,制度
  • cover
(课件网)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比体系的形成。 贝币 新石器 晚期至夏 商周 骨贝 铜贝等 春秋 战国 刀币 布币 环钱等 秦 半两钱 汉 五铢钱 唐 开元 通宝 北宋 多种金属货并存,出现币纸币交子 元 纸币 中统钞 明清 白银 民国时期 银元 法币 金圆券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币与金属币等货币体系 1816年 1929年 1945年 1971年 英国实行金本位制 大危机后金本位制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时空观念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重点知识 1.货币的发行与使用 (1)两大“主题”:中国货币的发展演变历程;近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2)三个“阶段”:货币经历了从海币到金属、由金属货币到纸币、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1)一个“核心”: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 (2)两大“内容”:古代中国的赋役制度、近现代以来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 (3)三大“趋势”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1.先秦时期:海贝———铜铸币 (1)夏朝: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2)商朝: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特点: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进 贝币的出现标志着货币由实物向一般等价物转变; 铜铸币的出现标志着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财 贩 购 货 贷 贪 赊 贡 贼 贾 贺 赠 贿 (3)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布币 刀币 圜(yuan)币 蚁鼻(鬼脸)钱 特点:形状各异,大多来源于生产生活工具。 说明:诸侯国长期并立造成各诸侯国经济相对独立,发展出不同体系。 2.秦汉至唐朝:半两钱———五铢钱———通宝(元宝) (1)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原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 特点:由杂乱形状向形状统一演变。 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有利于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2)汉代:汉武帝铸五铢钱,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意义:①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对中国货币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3)唐朝:通宝、元宝。 特点: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 意义:开元通宝钱制标志着纪重钱币的终结,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秦半两:重12铢 五铢钱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行‘开元通宝’ 3.宋元时期:交子———钞 (1)北宋: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①背景: a.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b.铜钱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 c.铁钱等携带不便; d.民间的首创和官方的推动; e.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 ②特点: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 (2)元朝: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称为“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①背景:币制混乱;社会动荡;满足财政需求 ②特点:纸币通行全国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元钞 4.明清时期:白银———银元 (1)明代: ①明初:铜钱与纸币并行; ②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2)清代:承认白银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大宗交易及国家财政结算用银两,小宗买卖用(制)钱。 背景:①一条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