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85778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有答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1863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高中,答案,必修,统编,政治
  • cover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年10月14日,以“羲和”命名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中国的太阳探测计划起步虽晚,却充满创新性和创造性,充分彰显了中国航天人勇攀科技高峰的志气和自主创新、敢为人先的勇气。材料表明( ) ①太阳探测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实践活动 ②对太阳的“好奇”是人类对太阳认识发展的基础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航天人的创新意识建立起人和太阳之间新的具体的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动动嘴唇,唇语识别系统就能立刻分辨出你在说什么;纸质试卷,通过智能工具扫描,马上就能识别内容,批改给分;仅凭主人指令,智能家居就能实现语音购物、音乐播放……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断刷新着公众对技术的认知。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  ) A.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B.实践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1988年就有学者预言,宇宙中存在以超过每秒400公里速度“奔跑”的高速星,但直到2005年才被首次发现。后来,我国科研人员通过郭守敬望远镜和欧洲航天局盖亚空间望远镜取得的数据,发现了591颗高速星。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①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②实践能将认识转化为现实 ③实践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认识指导着实践活动的展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苏轼赴密州上任遇到蝗灾,当地官吏认为未构成大的灾害,有的甚至说什么“蝗虫飞来,能为民除草”。苏轼并不轻易采信,实地调查发现蝗灾危害甚深。他没有让救灾工作止步于上奏公文中,而是身体力行带领百姓寻找消灭蝗虫的方法。这一事例表明(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具有指导意义  ③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够获得正确认识  ④实践的需要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边漫画《“变通”》与下列选项所体现哲理最相近的是( ) A.劝君莫学虚富贵,不是贤人难变通 B.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C.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D.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 6.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再度开课,接续播撒航天梦、科学梦的种子。此次,三位“太空教师”给青少年们演示了水油分离等实验。地面上“一层油花浮在水上”是常态;空间站中水和油“分不开”、长时间保持混合态,是由于在微重力环境下密度分层消失了,也就是浮力消失了。上述现象佐证了( ) ①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③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④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全国两会,一头连着发展大计,一头连着民生大事。一个个两会热词(下图),反映时代大势、折射民意期待,勾勒着奋进的坐标,也标注着幸福的刻度。这体现出( )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同步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取决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2年9月7日,韦氏在线词典添加了370个新单词和定义,覆盖商业技术、虚拟世界、自然、太空、俚语、工作金融、健康、游戏、饮食等方面,从这些高频使用的新词中,可以看出生活方式的转变。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③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