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 【教学内容】 湖南文艺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二)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善于将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树立传承民族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和黄梅戏音乐文化特点,我们深入民间,努力丰富学生对黄梅戏音乐的体验;让黄梅戏走进校园,走近学生心中,让学生喜爱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地方戏曲———湖北黄梅戏的特点,欣赏并尝试模仿黄梅戏《对花》和舞蹈动作,感受地方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有关黄梅戏的基本知识,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黄梅戏唱段进行学习模仿,有进一步学习戏曲的愿望。 【教学重点】 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感受和体验黄梅戏《对花》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唱与表演黄梅戏《对花》。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体验法、比较分析法、讨论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段富有地方特色的影视片段《天女散花》,结合地方语言及黄梅戏的音乐特点,营造浓郁的黄梅戏氛围。提问: 1、你能听出这是那种戏曲吗? 2、你能感受到这段的特点有哪些吗?(分别从演唱的语言,演员的舞美阐述)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家批准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曲———黄梅戏。 【设计意图】 本课一开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天女散花》,让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让学生有参与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新课做铺垫。 导出课题: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 二、教学过程 1、黄梅戏的基本知识 (1)黄梅戏:是我国名闻天下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它起源于明朝黄梅县的民歌小调(特别是采茶调)和鄂东地区流行的“山歌畈腔”。 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并享誉全国。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来调剂生活。就在这种漫山遍野歌声不绝之中,黄梅采茶戏孕育成熟。 黄梅采茶戏在自身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地拓展,约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赣而流传到安徽鄱阳湖一带,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2)欣赏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片段。 问:黄梅戏的表演、曲调、道白有什么特点? (3)黄梅戏的行当: 黄梅戏角色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当搭配基本上是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花脸七行。 (4)黄梅戏的乐器伴奏: 早期:打击乐器······三打七唱 抗日战争时期:二胡、京胡 建国至现今:高胡 【设计意图】 通过给学生欣赏视频,自己总结出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对音乐伴奏、行当的初步介绍,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对黄梅戏的的好奇和求知欲。 2、黄梅戏《打猪草·对花》 这一唱段选自黄梅戏的花腔小戏。剧情描写陶姓小女子清早到野地里去打猪草,遇到一男青年,两人逗趣,唱起了农村常见的对花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情趣。这出戏的音乐淳朴优美,富有泥土的芬芳;唱词浅显易懂,充满生活气息;用真声演唱,朗朗上口;载歌载舞的民间歌舞形式,亲切动人,是深受人民群总喜爱的剧目。 3、欣赏并练习黄梅戏《对花》 (1)播放黄梅戏《打猪草》片段《对花》,边欣赏边思考: A、《对花》中表演的两位演员属于什么行当?表演的过程中用了什么道具? B、对花中分为几段?每个段子之间用了什么节奏连接?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并学习音乐伴奏里出现的打击乐节奏。 C、黄梅戏的演唱特点是什么? (依字行腔、采用方言、节奏感强、载歌载舞等) (2)练习《对花》中的片段: 根据课本(P36)内容练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