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726464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4-06-0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3669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物态变化,单元,试卷
  • cover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 1.(3分)下列四幅图中,关于自然现象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 树上的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 南极的空气很湿润是因为冰可以汽化为水蒸气 D. 屋檐下的冰锥是雪先熔化为水,水又凝固成冰而形成的 2.(3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冰瀑的形成 B. 露珠的形成 C. 白霜的形成 D. 铁块变铁水 3.(3分)学校举行消防逃生演练时,同学们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与空气相比 A. 温度较高,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 B. 温度较低,大量聚集在房间下方 C. 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下方 D. 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 4.(3分)将一块冰放入烧杯里,对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时间内,冰开始熔化 B. 该物质在第时,不吸收热量 C. 这块冰熔化过程用了 D. 冰完全熔化成水后密度不变 5.(3分)美丽的树挂、霜都是怎样形成的?小红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下面的实验: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某种物质,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混合物的温度,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如图,下列有关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水,混合后的温度等于 B. 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盐,混合后的温度低于 C. 在易拉罐中主要发生了冰的熔化,在易拉罐的外壁上主要发生了凝固 D. 在易拉罐中主要发生了水的凝固,在易拉罐的外壁上主要发生了凝华 6.(3分)大自然四季如画,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对应关系正确的 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熔化--放热 B. 盛夏大树底下好乘凉--蒸发--吸热 C. 秋后雨天山峰云雾缭绕--液化--吸热 D. 深冬九华山雾凇茫茫--凝固--放热 7.(3分)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压缩机时温度降低 B. 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 C. 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 D. 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 8.(3分)下面的几种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 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会慢慢变干 B.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 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 D. 烧水时从壶嘴喷出“白气” 9.(3分)年月常州出现新冠疫情,各学校复学后,每天都有医护人员到学校给师生检测核酸,检测时,医生必须穿防护服并佩戴面罩,面罩上常常会蒙上一层“雾气”,关于“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气”是水蒸气 B. “雾气”是汽化现象 C. “雾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D. “雾气”出现在面罩的外侧 10.(3分)凝胶暖手宝美观小巧、方便安全,深受同学们喜爱。首次使用前,用热水烫几分钟,使里面的凝胶由固态变成液态。当气温降低需要使用时,只需用手掰动几下里面的小铁片就能取暖了。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 凝胶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较多 B. 凝胶由固态变成液态要放出热量 C. 固态的凝胶也具有内能 D. 暖手时,通过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加 11.(3分)关于下列诗句中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一蓑烟雨任平生”,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A. “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一蓑烟雨任平生”,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2.(3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