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756040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4-06-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2476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南市,凤台县,九年级
  • cover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 D. 滴加液体 2.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 B.干冰升华 C.氢气燃烧 D.氧气液化 3.某同学设计或实施的下列实验方案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氢气中是否含有氧气 B.通过颜色区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两种固体物质 C.检查加热固体制气体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握试管,再将导管伸入水中 D.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木炭替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O2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O2的发生装置 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的收集装置 C.装置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 5.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了新的分子 B.在阳光下衣服容易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 C.水和过氧化氢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20 mL水与20 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 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6.下列有关“一定”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为8 D.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7.从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8.如图为构成某物质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硫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物质属于混合物 B.此物质的一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C.此物质的分子为HS D.此物质中氢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是1:1 9.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是糖类的一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根据此化学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 C.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D.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6:1:8 10.如图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NO+CON2+CO2 B.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C.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11.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B.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12.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重要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3.下列有关玻璃导管的使用图示正确的是(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  ) A.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a端进氧气 B.排水集气法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D.向上排空气法 14.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实验室制取CO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B.检查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C.除去CO2中少量的CO: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D.验证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用细铁丝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O2和N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B.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