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76348

2014长春市集体备课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4210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4,长春市,集体,备课,九年级,语文
    17篇现代文阅读题型整理 序号 文章题目 作者 1题 2题 3题 4题 5题 6题 7题 1 父亲的三双鞋 纳张元 ①挪动 ②木讷 ③灰烬 ④积攒 河北栾川县有个抱犊山,传说该山得名是山民抱着牛犊上山,等牛长大后就再也无法下山了。史载当年韩信在此屯兵,此寨之险可见一斑了。请找出本文中与此传说表达的内容相类似的句子。“革命到此止步”,在文中点缀得颇有戏剧性,作者的主要意图是要批驳山民的愚昧、下乡干部的武断和轻率吗? 按现在的电视剧来分类,有偶像剧、都市言情剧,也有年代剧,本文也算散文中的“年代剧”吧。 简要说说父亲的“三双鞋”都有着怎样不同的故事?作者通过这故事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厚重主题? 现在的很多作品,不缺华词丽句言之无物的描写,但少有给人过目不忘赏心悦目的文字。下面这段文字或可以说是本文最精彩的段落。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这段文字加以简要分析。 是那山陡得猴子过山淌眼泪,岩羊下山滚皮坡,一条山草绳一样细细的小路,弯弯曲曲的挂在壁陡的山腰上,行人像壁虎一样贴着悬崖小心翼翼地移动,稍不留心脚下轻轻一滑,人就像鸟一样在峡谷中飞起来,一直飞下万丈深渊。 父亲和母亲的话都很地道有味道,也折射反映“那个年代”的背景。如:“我母亲说龙编成了蛇样不赖她,主要是她只见过蛇,没有见过真正的龙长什么样子。”再如:“但还是能看出我母亲手艺不错,针线活肯定也错不了。”但一双布鞋却“不知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你是怎样品评这两段文字的话外之音的? 语言或许可以分为炫彩惊艳和质朴无华两类,只要是规范的词语,有雅俗之分,但没有好赖之别,只有使用得是否得体和准确的差别。“真是青菜盘出肉价钱了,拴牛的绳子比牛还贵”这两句彝族谚语鲜活无比,此处谚语说的是什么内容?父亲既然“骂骂咧咧”的,为什么会有“从表情看还挺受用的”呢? 文章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无疑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那么,若没有第一、二、七自然段,恐怕还不能构成一篇完整文章。那么,你认为第一、二、七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2 通驴性的人 刘亮程 ①梅花篆 ②缰绳 ③檐下 ④憨厚 刘亮程的文字流淌着浓郁的乡土风情,不循规蹈矩而自成一格,字里行间汩汩着生活气息。人类没给驴类什么好词,而他竟把自己和驴的关系写得很是“人驴不分”而斜生妙趣。请你找出文中写了作者和驴有哪些亲密之处,并做以简要分析。(选两例即可) 黄胄画驴,如同徐悲鸿画马一样遐迩闻名,所以画界也爱称黄胄为“驴贩子”。作者对驴朝夕接触,甚至是相依相靠,与黄胄之艺术大有不同。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下面句子加以简要分析。 我查了查行踪———门前土路上一行梅花篆的蹄印是驴留给我的条儿,往前走有几粒墨黑的鲜驴粪蛋算是年月日和签名吧。 作者对驴常怀奇思妙想之心,还没有贫嘴、插科打诨之嫌;妙笔生花,自然排出常人笔下鲜有的文字。如“我一直搞不清驴和驴是怎么认识的,它们无名无姓,相貌也差不多”;“我没当过驴,不知道驴这阵子咋想的。驴也没做过人”;“它在看什么,跟谁说话。总觉得这鬼东西在一个又一个冷寂的长夜,双目微闭,冥想着一件又一件大事”文中这些令人惊诧的文字,表现了作者对驴有着怎样的亲近? 作者说他是“通驴性的人”,或许无人否认,但“一个人只有通了驴性,方能一通百通,更通晓人性”,这就使人很是大为不解了,会以为作者有些走火入魔、神经怪诞或故弄玄虚,也未可知的。那么,你是怎样理解作者这一观点的? 写动物牲畜类的文章还是有一些的,写忠勇护主之犬有之,写野性剽悍之狼有之,写潇洒俊逸之马有之,写驴则少之又少,即使有篇《黔之驴》,其驴还落下个“黔驴技穷”的笑柄。作者写驴,竟然到达“通驴性”“说不上谁牵着谁”的程度。请你举例说说本文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