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769442

5.1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中图版

日期:2025-09-2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12394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下册,地理,七年级,学年,2022-2023,答案
  • cover
5.1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练习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中图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四幅民居邮票图中,反映我国江南水乡特点的是(  ) A. B. C. D. 2.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大,造就了各地服饰、饮食、民居等文化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藏日温差大,藏族传统服饰是藏袍 B.新疆气候寒冷,维吾尔族常喝酥油茶 C.云南气候湿热,傣族传统建筑是窑洞 D.内蒙古地势平坦,蒙古族擅长赛龙舟 3.下图为“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穿越祖国大江南北,拍摄介绍地方特色美食的线路。有关摄制组的拍摄记录, 错误的是 ( ) A.线路①,从南方的粤菜、湘菜到北方的鲁菜 B.线路②,从滇菜、川菜到奶茶和烤全羊 C.线路③,从牦牛肉、青稞酒到米粉、椰子汁 D.线路④,各种香甜的瓜果和美味孜然羊肉串 图为“某同学在中国地图上填写的中国美食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拉面”、“刀削面”、“酿皮”、“火锅”所在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A.甘、豫、藏、蜀 B.陇、冀、青、川 C.新、陕、藏、蜀 D.甘、晋、青、川 5.图中以“牦牛肉、糌粑”为特色美食的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B.蒙古族 C.藏族 D.维吾尔族 6.我国美食丰富的原因( ) A.外来文化影响显著 B.人口密度差异明显 C.民俗文化多种多样 D.自然环境差异较大 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鲜明,饮食文化纷呈异彩。在《清稗类钞》里,就记述了清末之饮食状况,称:“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到清末时,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据此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八大菜系中的“湘菜”,是指( ) A.山东菜式 B.浙江菜式 C.四川菜式 D.湖南菜式 8.“粤人嗜淡食”是指饮食清淡的是( ) A.四川人 B.广东人 C.贵州人 D.云南人 9.“苏人嗜糖”,指炒菜喜欢放点糖的是( ) A.太原人 B.武汉人 C.长沙人 D.南京人 半边房是陕西关中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有“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挡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下图示意“半边房外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挡风避雨又御寒”中的风主要指西北风,为了更好地抵御西北风,房屋朝向宜朝( ) A.西南 B.东北 C.东南 D.西北 11.关中传统民居屋顶向内倾斜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说明当地( ) A.用水紧张 B.温和湿润 C.全年炎热干燥 D.终年高温多雨 12.我国南方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主要是为了便于 A.接受更多的阳光 B.空气流通 C.雨水下泻 D.更快散热 鄂温克族自称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其传统服饰原料主要为兽皮,冬季用长毛、厚毛皮,夏季用光板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 ) A.三江平原 B.辽河平原 C.大兴安岭 D.台湾山脉 14.根据资料推断,鄂温克族的传统生产方式是( ) A.泛舟捕鱼 B.铁犁牛耕 C.山林狩猎 D.定居饲养 15.鄂温克族传统服饰的主要作用是( ) A.美观 B.防雨 C.防晒 D.御寒 侗族集中分布于湘、贵、桂等一些山青水秀区域,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建筑。风雨桥是侗族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木资源修建的一种独特建筑。部分侗族分布区域因石漠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相对落后,是当前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图为侗族风雨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侗族风雨桥反映出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为( ) A.有河流分布 B.森林资源少 C.降水日数少 D.地形较平坦 17.扶贫工作组为帮助侗族人民脱贫致富,制定可行的发展措施可能有( ) ①引进无污染的民俗工艺品生产企业 ②依托民族文化和建筑,发展旅游业 ③大面积开垦荒地,发展水稻种植业 ④借助电商平台推销当地优势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