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770518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3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2820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九年级,语文,编版,学年部,2022-2023
  • cover
(课件网)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今天,我们来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主张。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 九年级语文下册 9 鱼我所欲也 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实词意义,掌握虚词用法。初步把握文章,感受其积极精神。 2.抓住文章论点,理清层次结构,把握论证方法,体会孟子散文的论述风格和语言特色。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作者介绍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一说字子舆或子车(参见“人物争议-表字”目录),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知识备查 “性善论”的要点: ①“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②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知识备查 作品介绍 本文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他从人应如何对待自己的欲望入手,在生与死、利与义、守义与失义等方面,层层深入、正反对比地论证了义重于生,必须舍生取义。还强调指出“非独贤者有是心(舍生取义之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人如果经不住万钟、宫室、妻妾、施恩的诱惑,必然会“失其本心(舍生取义之心)”。 知识备查 (1)需要注意的字音。 故不为苟得也(wéi)(ɡǒu) 死亦我所恶(wù) 一箪食(dān) 一豆羹(ɡēnɡ) 蹴尔(cù) 不屑(xiè) 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词语解释 【舍生取义】 舍弃生命,以求正义。 形容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知识备查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1)通假字。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yú)”,语气词)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2)古今异义。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例句:一豆羹 今义:豆科植物 豆 (3)一词多义。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介词,为了)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这里引申为采用) 为 (4)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名词用作动词,感恩、感激) (5)重点虚词。 呼尔而与之(代词,他) 为宫室之美(助词,的) 之 字词注释 (1)亦:也。 (2)欲:喜爱。 (3)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4)舍:舍弃。 (5)取:选取。 (6)甚:胜于。 (7)于:比。 (8)故:所以,因此。 (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0)恶:厌恶。 (11)患:祸患,灾难。 (12)辟:通“避”,躲避。 (13)如使:假如,假使。 (14)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15)莫:没有。 (16)则:那么。 (17)凡:凡是,一切。 (18)得生:保全生命。 (19)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20)辟:一作“避”。为:做。 (21)而:但是。 (22)是故:因此。 (23)非独:不只,不仅 非:不 独:仅。 (24)贤者:有才德,有贤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