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780165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259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2次 大小:322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
  • cover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259期) 文言知识篇 文言知识积累(四) 苏轼传 《宋史》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顾:难道,反而,却)不能为滂母邪?” 比(比:等到)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见:观察;了解),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擢zhuó冠:登第夺魁)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乙科: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汉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唐宋后进士皆有甲乙科)。 丁母忧(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茂:美好;优秀),荐之秘阁。除(除:授予官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藩邸fān dǐ:藩王之第宅)闻其名,欲以唐故事(故事:旧例)召入翰林,知制诰(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唐开元末,改翰林供奉为学士院,翰林入院一岁,则迁知制诰,专掌内命,典司诏诰。宋代因之,为清要之职。明代翰林学士或内阁学士,得兼此职。清代废)。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修注:即记注官。记录史实。周代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汉代以后﹐起居注官侍天子左右记录言行 )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遽jù:急,仓猝)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贴职:兼职)与之。” 熙宁二年,还朝。王安石执政,素恶其议论异己,以判官告院。四年,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轼上议,神宗悟曰:“吾固疑此,得轼议,意释然矣。”即日召见,问:“方今政令得失安在?虽朕过失,指陈(指陈:指明和陈述)可也。”对曰:“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不患(患:忧虑)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断,但患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镇以安静,待物之来,然后应之。”神宗悚然曰:“卿三言,朕当熟思之。凡在馆阁,皆当为朕深思治乱,无有所隐。”轼退,言于同列。安石不悦,命权(权:唐以来的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开封府推官,将困之以事。轼决断精敏,声闻益远。 轼见安石赞神宗以独断专任,因(因:通过)试进士发策(发出策问。古代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简称策),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坐:定罪),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败:毁坏),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诣:到,往)武卫营,呼卒长(卒长:古代军队百人为卒,其长官称卒长 )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侪chái:等辈,同类的人们)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畚锸běn chā:畚,盛土器;锸,起土器。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亦借指土建之事)以出,筑东南长堤。轼庐(庐:古代官员值宿所住的房舍。此处作动词)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堵:古代墙壁的面积单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