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783583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有用”与“无用”的内涵与关系

日期:2024-06-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93次 大小:339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
  • cover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有用”与“无用”的内涵与关系 作文题目: 明清之际一批思想家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认为学问必须有益于解决社会问题;李白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千古名句。庄子却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现代学者认为:“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对于“有用”与“无用”的内涵与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佳作展示 兼用有无(48分) 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明朝的大儒则说,“学则经世致用”。我却想说,所谓有用与无用,无非是“明用”与“暗用”,本就是硬币的正反两面,无分彼此,皆有其用。 无用不同于有用,在于其作用往往是潜在的、不易察觉的。我们称读书上进为有用,而仰望星空为无用,因为前者确定性地带来世俗的名利,而后者的作用往往局限于陶冶人们的内在。同样的,于国而言,或许经济发展因为其能为每一个人带来直接可感的利益而被视为有用,而文化的保存与艺术的发展则是无用。可见,有用与无用的界定并非根据其作用的有无,而是根据其作用的直接性。 有用之事诚能经世治民,在人生与社会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归根结底,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世界。生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任何事首先考虑的必须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我们社会的真实写照。因此,无论是迫在眉睫的产业升级,还是分秒必争的高考备考,无形中的倒计时都要求着我们重理科而轻文科,重应试而轻积累,选择立刻见效的有用而不把功夫费在无用之事上,的确是一种适应社会的选择。 然而,有用之用想要长久发挥,往往需要暗中无用的功用。如果说有用之事如同一剂药到病除的猛药,那么无用之事便如同一服调养身体的补品,滋补人们的内心,充实国家的底色。宋濂读完了四书五经,选择了归隐修行,从中体悟到自然之理,将儒学化进散文中,成为了一代大家。范进也读完了四书五经,最终却成了个笑话,这其中的缘故在何?宋濂看似做了无用之功,但这些无用正是使他成长、蜕变,提高层次,进而将有用之用发挥、发扬。 同样的,当章太炎竭声呼吁保存中国文化时,台下哄笑的青年们哪里能想到百年之后,那些他们眼中无用的文化需要如此精心地传承与呵护?在思想混乱、文化式微的今天,我们越发发现探索太空的事业离不开“羲和”、“祝融”这些来自上古的浪漫,走向世界离不开心中坚定的文化自信,民族复兴的最后一程竟是重新发掘那些曾被贬为无用的美德与习俗。才知道看似无用的精神、文化、以及文明,才是一个国家所以屹立于世的根本,更是工业、制度等所以经世治民的大用之事所以不断演进、发展的动力所在。不务无用,仅务有用,便只能如范进一般,走不长远。 我们如何对待无用之事,恰反映着我们的社会对未来的远见。一个凡事都求有用的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短视的,有在对功效的追逐中如范进般走向迷茫的风险。如今的中国,国泰民安,却也危机四伏,野蛮发展的时代已然过去。仅求有用而不求无用的人将不再适应未来的社会,而未来复杂社会问题的解决也将不再立竿见影。无论是于个人,还是于社会,都有必要将目光移离,从看似无用的星空与历史中找寻发展之道。 从今天开始,相信凡事皆有其用,不对所谓“有用”趋之若鹜,也不对“无用”弃之不顾,才能发挥万事万物各自真正的大用。 有用无用,皆为大用 《周作人谈美食》中写到“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古往今来,有用与无用的话题被人们广为言谈,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