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788954

2.4 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 课件 (共27张PPT)

日期:2025-04-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200153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景德镇,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地理课件 2.4 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 PART.01 第一部分 导入新课 景德镇陶瓷馆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紫晶北路1号。景德镇陶瓷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馆最早、藏瓷丰富的唯一一所陶瓷艺术专业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景德镇陶瓷馆于1954年1月正式开放,总占地面积5.9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它是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 课标要求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PART.02 第二部分 问题探究 景德镇位于昌江之南,旧称昌南镇,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瓷业兴盛赐名景德镇。景德镇制瓷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到了唐朝,景德镇先民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景德镇青白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传入欧洲,深受上流社会喜爱,视为珍品。欧洲人以“昌南”( china)作为瓷器和中国的代称。元代忽必烈称帝前在景德镇设浮粱瓷局。自明洪武二年设御窑厂,大量招募民窑匠人到御窑厂生产瓷器,之后“官搭民烧”(御窑厂负责制胚、成型和器表装饰,而烧制多由民窑完成)成为宫廷御用瓷器最普遍的生产方式。到了清代,“官搭民烧”演变为“尽搭民烧”(御窑厂只负责制胚、成型和器表装饰,而烧制则全由民窑完成)。景德镇因瓷而兴、因瓷而荣,成为是世界的“瓷都”。清康熙、乾隆年间,景德镇制瓷业达到最鼎盛,后逐渐衰徵。20世纪后半叶,景德镇陶瓷业全面实施机械化、标准化,陶瓷产量及销量大增。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陶瓷艺术性需求提高,景德镇瓷业开始向多元化、精细化发展。 一、因瓷而兴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瓷土资源丰富,质量好。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开始制陶,宋代以后的元、明、清,景德镇皆以生产宫廷御用瓷而著名,被称为“千年瓷都”。景德镇陶瓷质地细腻如玉,品质晶莹剔透,依托水运经广州出口,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 简述景德镇陶瓷自宋代以来享誉世界的原因。 一、因瓷而兴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瓷土资源丰富,质量好。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开始制陶,宋代以后的元、明、清,景德镇皆以生产宫廷御用瓷而著名,被称为“千年瓷都”。景德镇陶瓷质地细腻如玉,品质晶莹剔透,依托水运经广州出口,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简述景德镇陶瓷自宋代以来享誉世界的原因。 景德镇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瓷土资源,且品质高,拥有丰富的木材燃料资源和水资源;景德镇境内河流穿城而过,水运条件良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悠久,自元至明清,皆以生产宫廷御用瓷而著名;景德镇的瓷器制作水平高,有明显中国韵味,色彩素雅大方、纹饰丰富有内涵,风靡了宫廷贵胄和海外各阶层;制瓷工匠包容并蓄,推陈出新,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兼收百家之长,成就一家之大。 一、因瓷而兴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丘陵地带。昌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最终注入鄱阳湖。境内有优质瓷土矿。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开始制陶。宋景德元年(1004年)因造御瓷而改用皇帝年号,始名景德镇,称为我国瓷器中心。制出的青白瓷器独具特色,闻名天下。 依据资料,分析景德镇成为我国瓷器中心的原因。 依据资料,分析景德镇成为我国瓷器中心的原因。 享誉世界+造御瓷,国内外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拥有丰富的优质瓷土矿(高岭土),原料丰富 昌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水运便利 临近昌江,水源充足 制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丘陵,森林丰富,燃料充足 二、土尽而衰 20世纪60-80年代,当时不到40万人口的景德镇市就有8万人从事瓷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