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14813

【新课标】生物冀少八下7.3.4 保护生态环境 教案

日期:2024-06-1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10166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新课标,生物,八下,7.3.4,保护,生态环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物冀少八下7.3.4 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设计 课题 7.3.4 保护生态环境 单元 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课本首先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第二个活动通过材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然后,通过一个游戏使学生在娱乐中认识哪些活动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哪些是有害的。在“大家谈”中则设计了与学生接近的话题,使学生联系身边的问题对环境的破坏加以认识。然后通过“知识链”部分的总结,对生态环境问题加以总结,并介绍了生态保护的作用和意义。最后,在“实际用”中介绍了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和相关的法规政策。 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说出生态环境问题的内涵;举例说出当今存在的环境问题。 科学思维: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过程,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态度责任:简述保护环境的做法。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护生态环境。 生命观念:举例说出人类生活中哪些行为会影响生态环境。 重点 1.认识环境破坏的严重问题,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不同的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激发学生对环境破坏活动的厌恶。 难点 1.养成物尽其能、减少排放的环保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几种生态破坏的图片 生态环境是怎样遭到破坏的?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美丽的地球? 分析问题 导入新课,引出兴趣 讲授新课 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退化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的现象。 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是生态环境问题。 一、分析沙尘暴的成因 什么是沙尘暴? 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探究竟·资料 分析观察下面一组照片,分析沙尘暴的成因。想一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1.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沙尘暴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由于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植被破损严重等因素,导致土地沙漠化,从而形成沙尘暴。 2.环境与森林的关系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从起源到发展,与森林是分不开的。森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家园等,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二、当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污染 是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和能量,以废水、废渣、废气以及电磁波等方式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自然环境恶化,必然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气污染 危害 可使植物抗病能力下降,使叶面产生伤斑,甚至使植物枯萎死亡;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还会造成酸雨,对农业、林业、淡水养殖业等产生不利影响;动物吸入被污染的空气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或死亡;污染的空气被人体吸入,除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等 污染物 由工业废气,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产生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引起 视频:大气污染及防治 防治 改进煤等燃料的燃烧技术,工厂: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开发新能源等 水污染 污染物 ①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 ②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 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而造成的农田污水 ④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⑤因过度开采而产生的矿山污水 危害 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严重时会危害使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排入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 防治 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