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7.1 温度、温度计》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以下例子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 利用次声波来判断地震方位 B.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C. 古代气象学者利用“听风声”预测天气变化 D. 歌手对着玻璃杯发出“啊”的声音,玻璃杯被震碎 2.(3分)说起风铃,既有视觉造型之美,又有听觉悦耳的享受;既是居家的小摆饰,也是宗教的重要器物;它可以是轻松休闲,也可以是庄严宁静.瑞瑞同学用同样的力,分别敲击如图所示风铃中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金属管子,认真倾听它们发出的声音.他这种方法最适宜研究声音的 A. 音色与金属管材料的关系 B. 响度与金属管材料的关系 C. 音调与金属管长短的关系 D. 速度与金属管长度的关系 3.(3分)汽车的鸣笛声是一种严重的噪声污染。《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外环线内全天禁止鸣笛,这条交通法规对应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A. 控制噪声源 B. 控制噪声的传播路径 C. 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D. 降低音调来减弱噪声 4.(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的示数,说明水银这种物质具有“热胀冷不缩”的反常特性 B. 妈妈们对厨房里的油烟很烦恼,附着在厨房门窗上的“油糊糊”,是烹饪过程中植物油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 C. 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弦外之音,这可以解读为: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 D. 营养专家建议,炒菜时不要先把盐直接撒在高温的锅里,而是在炒熟的菜准备装盘的时候撒少许盐,这是为了减少盐的汽化 5.(3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消失 B. 超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C. 声音总是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 D.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6.(3分)2022年2月4日冬奥会在北京开幕。滑冰比赛时,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常需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补冰”时干冰和水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分别是( ) A. 升华,凝华 B. 汽化,凝华 C. 升华,凝固 D. 汽化,凝固 7.(3分)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8.(3分)(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昂昂溪期中,6)关于的水和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者温度相同 B. 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 的水温度高 D. 无法比较 9.(3分)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A. B. C. D. 10.(3分)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的越高。上述实验主要可以说明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声音的速度与频率有关 C. 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D.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11.(3分)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明在家仔细观察了煮粽子过程,①粽子从冰箱冷冻室拿出来时发现粽子外面有一层“白霜”;②蒸粽子时,先用大火将锅中水烧沸腾后,在锅子上方会出现大量“白气”,然后再改用“小火”继续蒸熟;③粽子比较烫时,可以先吹吹再吃.针对这些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粽子从冰箱拿出来时有一层“白霜”,这是凝固现象 B.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烧水,水温升高较慢,这样锅中水不会被烧干 C. 吹气加快了粽子表面水的蒸发,蒸发吸热,使粽子慢慢变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