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8.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当下“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仍不能放松警惕。关于“新冠病毒”及微粒尺度按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 新冠病毒、原子、夸克 B. 夸克、原子、新冠病毒 C. 新冠病毒、夸克、原子 D. 原子、夸克、新冠病毒 2.(3分)如图,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下列现象所包含的道理与之相同的是 A. 磁铁吸引铁块 B. 带电体吸引不带电的物体 C. 往水杯中倒水,可以倒到稍稍高出杯沿,而水不会满溢出来 D.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3.(3分)下列做法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 汽车进入市区禁鸣喇叭 B. 图书馆安装双层隔音玻璃 C. 高速公路安装透明板墙 D. 机场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4.(3分)小雨同学“五一节”期间借助厨房的简易器材完成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自制霜。如图所示,她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放在一铺有湿抹布的桌面上,过一段时间后小雨发现在易拉罐的下端有白色的霜出现,拿起易拉罐时发现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了。小雨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易拉罐中的冰加入盐后极易熔化,熔化过程吸收热量 B. 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因为水遇冷凝固形成冰 C. 易拉罐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要吸收热量 D.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冻肉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表面上结了一层霜,这层霜和实验中易拉罐下端形成的霜成因相同 5.(3分)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白光是单色光 B.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C.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月亮是光源 D. 红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 6.(3分)如图所示,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就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则下列关于小孔成像说法错误的是( ) A. 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B. 物体离得越远,像越小 C. 成像的小孔必须是圆形的 D. 将照相机底片放在半透明的塑料膜处可以拍摄到像 7.(3分)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以秒闯入决赛,汽车行驶的速度是,羚羊奔跑的速度是,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 苏炳添、汽车、羚羊 B. 汽车、羚羊、苏炳添 C. 羚羊、汽车、苏炳添 D. 苏炳添、羚羊、汽车 8.(3分)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4-2-2所示,你认为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A. B. C. D. 9.(3分)如图,石墨烯是目前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具有着高熔点、良好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特点,根据石墨烯的属性,你认为石墨烯不能用来制成 A、保温杯 B、防弹衣 C、高压输电线 D、冲击钻的钻头 A. 保温杯 B. 防弹衣 C. 高压输电线 D. 冲击钻的钻头 10.(3分)一束光线从水里斜射到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果入射角逐渐减小,则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反射角不变,折射角减小 B. 反射角、折射角都减小 C. 反射角、折射角都增大 D. 反射角减小,折射角不变 11.(3分)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 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 ) A.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 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 C.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 D.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 12.(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广场上的光束 B. 亭桥在水中的倒影 C. 铅笔好像折断了 D. 墙上的手影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