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827041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 (共16张PPT)

日期:2024-11-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52344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5课,三大,改造,课件,1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1953年———1956年底) 课标:了解“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概念解析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个体家庭较贫困,缺少资金、劳动力、生产工具,无法解决水利问题。 我家有牛,没有青壮年劳动力。 我家有地没有牛。 我家有地,但一件农具都没有。 我家分得的土地地势较高,农田没法灌溉,而且村子没有水利灌溉设施。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材料一: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材料二: 一、农业合作化 1、原因 一、农业合作化 1、原因: 农业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时间: 3、目的: 4、方式: 1953-1956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5、原则: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6、阶段: 7、结果: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农业改造的三阶段: 私有 公有 二、手工业合作化 1、背景: 农业合作化的推动 2、方式: 3、结果: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时间: 1954年 2、方式: 赎买政策 公私合营 3、政策: 评价: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公私合营 2、目的: 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公”指国家,“私”指资本家。 “公私合营”指公私双方共同经 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位资本家的肺腑之言 200×5%=10(万元) 积极支持还是怀疑反对? 依据国家政策,一位资本家的企业公私合营时核定资产200万元,国家十年内每年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位资本家每年可得多少股息?十年共得多少股息 10×10=100(万元) 赎买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国家规定年息为5%。) 公私合营的老字号 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改前 改后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农民 个体手工业者 私人资本家 集体所有 集体所有 国家所有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四、三大改造的评价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③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 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意义: 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鸦片战争 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