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27730

苏教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热传递 教学分析(共23张PPT)

日期:2024-06-2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20462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苏教版,23张,分析,教学,传递,第二
  • cover
(课件网) 热的传递教学分析 教材单元内容与教学分析 1 单元目标 2 学情分析 3 单元内容的编排与教学建议 流 程 4 单元分析总结 单元目标 本单元安排了 4 课, 共 7 个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分析比较, 设计制作等科学活动和方法探索常见热传递现象和规律,实现下表中的四维目标。 建构概念: 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 ;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为学生理解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这些主要概念奠定基础。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STSE 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 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观察对比实验" 分析比较" 设 计"制作。 对材料的导热性能表现出探究兴趣" 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探究材料的导热性能。 生活中有很多与热传递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了解保温技术对人类生活的 影响。 第五单元 热的传递单元内容 本单元以"分总"的结构,编排了4 课,共7个探究活动,将系统深入地认识热的各种传递现象,并且前三课也是第四课的理论基础。 第 1 课 热传导 第 2 课 谁的传热本领强 第 3 课 热对流和热辐射 第 4 课 制作保温装置 测量变化的水温 物体怎样传热 比较各种材料的传热本领 探究空气的传热本领 热水会下沉还是会上升 观察热对流 设计和制作一个保温装置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 和"热胀冷缩"两个单元,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会发生状态的变化,比如冰融化、水沸腾等现象,在了解这些现象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到热会发生传递。 单元页介绍 单元页包括 4 幅图片和一首小诗歌。图片和诗歌中的内容, 蕴含了本单元4课的学习、探究、实验方法。 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单元页的图片和诗歌, 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煎锅是怎样传递热的,烧水过程中水是如何变热的, 晒太阳时人是如何变温暖的等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 深人了解学生头脑中关于热传递的前概念,为后续主要概念的建构奠定基础。 第 1 课 热传导 “ 物体怎样传热" 和 “ 测量变化的水温" 两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研究热在同一物体的内部传递" 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活动 1 物体怎样传热 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入手,然后提出问题:把金属勺(shao)子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摸摸勺柄端,有什么感觉 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引发学生思考 用科学的量化定性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热传递的方向性,即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但是探究并未就此结束,而是又加入了加热金属圆盘,热如何传递,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指出这种方向性也可以由中间向四周。 情境导入 示例聚焦 类比 举证 活动 2 测量变化的水温 第 1 课 热传导 本活动引导学生研究热在温度不同的水之间是怎样传递的,可以说是前一个活动的延续" 与前一个活动一起引导学生完成一个整体的概念认知, 同时明确“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衡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温度怎样变化 学生观察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的温度,最终达到平衡的过程, 通过观测和分析温度数据, 让学生通过直观证据,认识概念:热可以在物体(固体、液体)间进行传递, 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类比 举证 概念提炼 通过两个探究活动, 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基于材料能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的能力, 结合观察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连续观察并记录数据的能力, 寻找现象和数据中的规律的能力, 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 1 课 热传导 能力培养 情境导入 → 示例聚焦 类比举证 提炼概念 → → 概念 建构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