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30820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276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解析
  • cover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基础过关全练 1.【新独家原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zūn  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  )徨kǒng  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  )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彷(  )徨      埋(  )头读书 zūn  照      kǒng  慌 (2)文段中意思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的词语是    。 (3)文段中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蕴含“实践出真知”这一哲理的一项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D.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 3.【新独家原创】下列对课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作者围绕“格物致知”的含义嬗变和当代价值阐述自己的观点,条分缕析,层次分明,体现出一种客观理性、严谨求实的风格,这正符合作者科学家的身份特点。 B.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于是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这篇演讲作为论述类文章,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以自己的亲身经验为证是不得当的。 D.这篇演讲的主体部分首先提出演讲的主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之后由中国传统教育引出“格物致知”,并与现代学术关联起来。最后,又从学术研究话题,扩大到如何应对当下的世界环境,提升了演讲的现实意义。 能力提升全练 4.(2022四川遂宁中考,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班长才思敏捷,他精彩的发言哗众取宠,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B.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增加积累,对各种典故才能信手拈来。 C.教育脱贫的最美践行者张桂梅殚精竭虑,让当地许多贫困家庭的女孩实现了读书梦。 D.【新素材·共同抗疫】面对全球蔓延的疫情,中国没有袖手旁观,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有需求的国家伸出援助之手,展现出我泱泱大国的博大胸怀。 5.(2022广西贺州中考,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在全市开展“法治进校园,培苗护成长”活动,使我市青少年法治意识得以提升。 B.【新素材·劳动技能培养】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发布后,兴起了儿童厨具购买热潮,一些网店里,有的儿童厨具甚至月销量超过4万件左右。 C.5月27日,“强国复兴有我”广西校园课本剧优秀作品展演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活动。 D.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6.(2022河南柘城期末,4,★★)根据语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022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火爆出圈。在节目中,绿水青山化为曼妙的舞者,    ;    ,    。这种文艺范不离世俗味,又超越了世俗味。平淡间有无限深情,日常生活中蕴藏人生真趣,令人不禁拍手:这就是宋韵的文艺范。 ①行旅、担柴、垂钓与吟诵之中都透露着诗意与仙气 ②层峦叠嶂是高高的发髻与轻盈的身姿 ③行者、樵夫、渔父并怡然自得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②①③ 7.(2022湖北武汉中考,14—1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20分) 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①我和丈夫从前居住在一个小城镇里。一天下午,朋友来访,闲谈间,她把头探出我们厨房的窗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