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31051

人教版山西专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190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诵读,练习,同步,古诗词,课外
  • cover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1.默写。 (1)式微式微,胡不归        ,         (《式微》) (2)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衿》) (3)       ,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衿》) (4)城阙辅三秦,       。 与君离别意,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八月湖水平,       。 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子衿》中的诗句“      ,      ”, 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女主人公强烈的情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7)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无论身处何方仍声息相通的诗句是:         ,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         ,           ” 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青青子衿(jīn)      B.子宁不嗣音(sì) C.挑兮达兮(tiǎo)     D.徒有羡鱼情(xiàn)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式微式微(昏暗)/微君之躬(鞠躬) B.青青子衿(衣领)/子宁不嗣音(接续,继续) C.城阙辅三秦(指长安)/无为在歧路(岔路口) D.涵虚混太清(天空)/欲济无舟楫(渡) 4.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式微》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有对亲人的埋怨,也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愤。 B.《子衿》写一个女子在城头等候她的恋人,表达了其渴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明真挚的友情不会因距离的远近而有所改变,体现出诗人与友人间的真挚的友情和其旷达的胸襟。 D.《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通过描述诗人面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发出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感情,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表现出诗人积极求仕的思想。 5.下列对诗歌的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式微》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 B.《子衿》运用反问、夸张的修辞手法抒发情感。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天涯若比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朋友间深厚的友情。 D.《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诗人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1)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或“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2)青青子衿 子宁不嗣音 (3)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4)风烟望五津 同是宦游人 (5)涵虚混太清 波撼岳阳城  (6)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7)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8)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2.C———挑”在这里读“tāo”。 3.A 躬:身体。 4.A———对亲人的埋怨”有误,应为“对亲人的关切”。 5.C 这句诗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