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34986

第20课《未选择的路》课件+素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6次 大小:163125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课,未选择的路,课件,素材
    (课件网) 未选择的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树立正确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慎重面对人生选择 品味学习写作方法 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学习象征手法 01 了解作者感知诗歌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 03 02 常识积累 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字词识记 文章浅析 课文朗读、文章结构等 深层理解 重点语段分析,课文主旨把握 拓展延伸 写作特色探究、考点延伸 常识积累 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字词识记 ZUO ZHE JIAN JIE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3———1963.1) 男 89岁 美国人 做过老师 农场主 文学家 诗人 当过鞋匠 罗伯特·弗罗斯特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 ZUO PIN JIE SHAO 作品介绍 …… SHI JI ZI CI 识记字词 涉足 shè zú 释义: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例句: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萋萋 qī qī 释义:形容草长的茂盛的样子。 例句: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文章浅析 课文朗读、文章结构等 KE WEN LANG DU 课文朗读 课件研究所 16:22 4月28日 周三 下午 最苦与最乐 听课文朗读,体会《未选择的路》其中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梁启超 “未选择”就是一种“选择” JIE GOU MAI LUO 结构脉络 未选择的路 伫立路口,思索选择 做出决定,选择荒路 选择之后,满腹惆怅 多年之后,回顾叹息 独立思考慎重选择 深层理解 重点语段分析,课文主旨把握 XIANG XI TAN JIU 详细探究 第一节中“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一句该如何理解? 诗中的“路”表面上指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暗示的是人生之路。这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什么是象征? ZHI SHI KA PIAN 知识卡片 象征 概念: 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作用: 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诗人为什么在林间岔路口“久久伫立”? 诗人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而一旦选择其中一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所以要“久久伫立”,思索选择。 诗人选择了怎样的一条道路?他为什么选择这条路? 诗人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路。因为这条路虽然荆棘密布,但富有挑战性;留下旅人足迹的路虽平顺,但太平淡了。 最后一节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最后一节诗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哲理性: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选择。 拓展延伸 写作特色探究、考点延伸 XIE ZUO TE SE 写作特色 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人抓住林中岔路口这一具体形象,用象征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口这一具有哲理意味的艺术形象。诗人借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路口,来阐述“如何选择人生道路”这一问题。 BI JIAO TAN JIU 比较探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两首诗都富于哲理和人情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 《未选择的路》反映人的心理,容易引起共鸣。 不同点 两首诗感情基调不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感情上更加积极乐观 《未选择的路》表现得有些忧郁。 KAO DIAN TUO ZHAN 考点拓展 现代诗歌“五步阅读法” 要知人论世。(创作背景、写作动机、作者情感等) 要抓住诗眼。(诗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诗歌最后一节) 要分析意向。(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融合的产物) 要知晓抒情。(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 要明确手法。(比兴、拟人、夸张、以动写静等等) 下节再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