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地理 主题10:“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历史,掌握“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涵和涉及的主要区域。 通过学习与“一带一路”有关的典型案例,分析国际合作的意义。 课堂导入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以都城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沿岸各国的陆上通道。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古代中国与外国商品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课堂导入 项目 古丝绸之路 时代 背景 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 范围 亚欧大陆和非洲 经济交流方式 商品输出 贸易 方式 中转贸易 交通通信方式 人力、畜力、帆船 课堂导入 思考:古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当时世界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实现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商品物产大流通、科学技术大传播、多元文化大交融,为人类文明史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国→中亚→俄罗斯→欧洲 中国→中亚→西亚→波斯湾→地中海 中国→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沿海港口→南海→印度洋→欧洲 中国沿海港口→南海→南太平洋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 (1)资源具有互补性。相关国家资源分布不均衡,具有较强互补性,优化本国资源配置。 (2)地理位置邻近。相关国家,从古至今保持着密切往来,相互依赖程度高。 (3)相关国家合作意愿上升。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态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4)历史基础深厚。古丝绸之路起始于中国,有力的促进了东西方交流。 (5)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剧。“一带一路”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差异。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分布示意 新亚欧大陆桥 中国—中亚—西亚 中蒙俄 中国—中南半岛 中巴经济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成功开行以来,成都、西安、郑州、武汉、苏州、广州等数十个城市也陆续开行了去往欧洲多个城市的集装箱班列。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1.与选择传统海上丝绸之路海运方式相比,说出中欧班列在运输方面的优缺点. 优点: 陆上运输,运输距离较短; 陆上运输速度较快; 连续性强,运输过程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小; 受恶劣天气影响小,运输的安全性高; 缺点: 铁路运输单次运量较小; 运费较高,成本高。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2.分析多个城市开通运行中欧班列的原因。 中欧班列物流组织日趋成熟; 班列沿途国家经贸交往日趋活跃; 国家间铁路、口岸、海关等部门的合作日趋密切; 沿途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沿线内陆城市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等。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3.分析中欧班列开通后对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促进中欧贸易大通道进一步融通; 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带”的形成; 加速枢纽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 促进交通设施完善;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提供就业机会; 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范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主要内容 政策沟通 设施联通 贸易畅通 资金融通 民心相通 国家间合作的依据: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意义 课堂阅读与讨论:“一带一路”的意义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意义 分析“一带一路”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