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870143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11-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147301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经典常谈》 朱自清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课件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号实秋,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内容简介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写作目的———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经典 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经典常谈.序》 内容精辟通俗。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朱自清的传统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他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01 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常有引人人胜之处。 02 写作特色 阅读要求———选择性阅读 把《经典常谈》这本书“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在它的导航下尽可能亲近原典,经由“知识”走向“素养”,才应该是这本书的最佳打开方式,也是朱自清先生的编写初衷。 读整本书,特别是读大部头或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不见得所有的内容都能引起你的兴趣,这时不妨首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人点。例如读《经典常谈》,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两篇;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则可以从《《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读起。当然,在重点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的同时,也可以注意寻找新的兴趣点,由此扩展到其他部分,进而阅读整本书。比如在读《文第十三》的过程中,对战国时期的说客产生了兴趣,那就不妨回过头去读对这个群体有着更详细介绍的《《战国策〉第八》。 章节梳理 2 这部书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不以"经学""史学""诸子学"等作纲领。但诗、文两篇,却还只能叙述源流;因为书太多了,没法子一一详论,而集部书的问题,也不像经、史、子的那样重要,在这儿也无需详论。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 目录 序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小学 经 史 子 集 《说文解字》第一 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出现了“仓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小篆成为国书,不久便有了隶书;汉末,字体由椭圆变为扁方,形成了标准的隶书;魏晋之际,变为“今草”;魏代将隶书去了挑笔,变为“正书”;晋代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战国末期道家学说、阴阳家的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这三种传为《逸易》。 《周易》第二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