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75350

人文地理下册 5.3.2 草原风情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396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文地理,下册,5.3.2,草原,风情,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3.2 草原风情 【教学目标】 辅助图5-65,描述内蒙古草原的地理位置。 辅助图5-66,概括内蒙古大草原降水空间变化的特点及其对草原牧草的生长。 阅读教材P59-P60图文资料,概括内蒙古草原文化生活特色:衣食住行等方面。分析草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区域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内蒙古草原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草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牧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 【具体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蒙古音乐渲染+朗读《敕勒歌》 师:你有何感受?(学生可以想象感受:草原你的辽阔、畜牧业兴旺、草原上遍地都是牛、羊等动物)。 师:该首民歌展现的是哪一个牧区的风景?(内蒙古大草原) 师:我们今天就走进内蒙古大草原,感受蒙古草原风情。 具体讲授新课 认识内蒙古大草原 文字+图片介绍内蒙古大草原:内蒙古天然草场草原辽阔而宽广,总面积居全国四大草原之首,是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著名的草原有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布察草原、科尔沁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等。 PPT出示图5-65《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国的位置》和图4-2《中国的疆域》 师:请同学们描述内蒙古大草原在我国的位置。(提示: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描述 总结:内蒙古大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中纬度、北温带。 图片出示2张内蒙古草原东西部不同的草原风景。 师:请说一说三张草原景观有何差异? 师:请辅助图5-66,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学生会说由于温度差异,提示:纬度相当;地形地势的原因,指导学生读图5-66,概括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有何特点。这样学生就可以从降水量这一角度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综合性分析自然环境成因,培养综合性地理分析的能力这一核心素养。 师:观察图5-66中的年降水量线,指出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下,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师:降水量的这种变化对草原牧草生长有怎样的影响?(学生说,教师引导,内蒙古草原东部降水充裕,牧草种类繁多,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中部和南部草原降水较为充足,牧草种类、密度和产量有所减少;西部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草场产量低。因此形成自东向西从东部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草原、干旱荒漠过渡。) 师:从中你有何感受?(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走进内蒙古大草原 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59-P60图文资料,概括内蒙古草原文化生活特色。(提示:衣食住行等方面)并分析分析草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草原文化 特色 思考草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生产方式 畜牧业 草场资源丰、地域辽阔 衣 蒙古袍 适合在马背上生活、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气候 食 以牛羊肉为主,喝奶制品 发展畜牧业,饲养牛羊为主 住 蒙古包、游牧生活 方便游牧生活 行 骑马 饲养马、适应游牧生活,方便快捷 民俗 那达慕大会 舞蹈 抖肩、揉臂、马步 乐器、音乐 马头琴、长调 若学生不会分析,可引导学生,如: 衣:从材质、样式如何适应大草原生活环境;住:从住房样式、用料分析是如何适应游牧生活和草原环境的等。 教师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草原人民选择了适合当地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归案牧民传统生活特色,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三、感受草原现代化生活 通过视频或者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现在牧民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生活变化:原来游牧生活变成定居生活(牧民新村、牧民新的交通和通讯方式等;产业变化,机械挤羊奶、剪草、机器剪羊、人工草场等。)让学生感受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提问:同学们在你们日常生活中吃过的、喝过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