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881464

第10课 水墨诗心 (教案)湘美版 美术五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590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0课,水墨,诗心,教案,美版,美术
  • cover
课题 1、水墨诗心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 课标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习活动以欣赏活动为先导,用简短文字表述对画作意境的理解,帮助启发学生更细致的体会中国画表达意境的特殊方法,并在对诗画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尝试体验,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理解,培养对诗画的兴趣。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从欣赏名家作品开始,通过三幅名画家作品,获得感受和方法。在赏析过程中使学生把握画面的气氛、选取景物的表现意义、表现手法。为画作命题或找出相应诗句,表达自己的理解。在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建立在诗句理解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画面。 学情分析 已知:大部分学生经过五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对水墨画有了初步的认识,有一定的国画基础知识。 未知:水墨画中所蕴含的意义,以及与画面所对应的诗句搭配,学生对诗与画的理解程度。 障碍:怎样使诗画融为一体,做到画配诗,诗配画。 个性化分析: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做到用简短的文字指出画中所蕴含的诗意,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熟悉的古诗词的意思,画一幅水墨画。百分之十的学生存在诗词理解不透彻,画面与诗词不搭配等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4、95%的学生做到用简短的文字指出画中所蕴含的诗意,85%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熟悉的古诗词的意思,画一幅水墨画。 重难点及 突破措施 重点:感受体会中国传统绘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与镜圆满结合的艺术意境。 难点:通过欣赏体会搞清楚中国传统绘画诗画一体的意境表现方法,并能用简短的文字表述对画作意境的理解及尝试绘画。 突破措施:分析画的内容,画面中有什么,知道诗句的意思,明白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应该与哪一幅画相互对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导入教学目标一: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一、导入 1、教师示范(名诗中取景绘画)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 2、猜一猜,老师画的这幅画来自于我们熟悉的那句古诗? 3、引出诗情画意:从我的画中同学们读出了诗句,而我也正是从句诗中看到这幅画,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绘画讲究的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艺术意境。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水墨诗心》,诗心何解,诗人作诗之心。 同学们回答: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学生通过欣赏不同国画,能说出相对应的古诗;通过欣赏不同构图的国画作品,学生能说出所表达的意境。 二、 学习目标二:通过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欣赏 1、PPT出示《秋风吹下红雨来》 A 、大家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画了些什么? B 、如果你是这位骑在牛上的牧童,在这样的环境里,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C、揭示作品名称:从作品名称上画家给我们提供了那些信息? 李可染用什么来表现“风”和“雨”? D 、画家用什么笔法来表现这茂盛的树林、如雨般的落叶? E 、在墨色上你又有什么发现? F、师生共同尝试利用浓淡干湿不同的笔法表现树枝 小结:大家说的太妙了,我们中国画就是运用墨色深浅、用笔干湿,以“托物寓意”之法来表现画面。 2、讲故事———齐白石与老舍的故事 A、 PPT出示“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如果是你来画你会如何来表现画面? 出示作品 B、提问: 画面没有蛙,何来蛙声? 小结:诗和画都妙在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