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8723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 古诗文(西师版一年级上)

日期:2024-06-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29次 大小:187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
  • cover
专项部分 古诗文 yǒnɡ é 咏 鹅 é   é   é 鹅 , 鹅 , 鹅 ,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项 向 天 歌 。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绿 水 , hónɡ zhǎnɡ bō qīnɡ bō 红 掌 拨 清 波 。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684),唐朝初期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骆宾王出身寒门,但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他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他的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代表作《帝京篇》是初唐罕有的长篇,被誉为“绝唱”。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注释】    咏 : 用诗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咏鹅 :用诗词来赞美鹅。 鹅鹅鹅 :这里是描摹鹅的叫声。 曲项 :项,是脖子的后部。弯曲脖子的后部,就是昂着头。 歌 :唱歌。 向天歌 :朝着天空叫,诗人将它比作唱歌。 浮 :在水上飘浮。 红掌 :鹅的红色的脚掌。 清波 :清清的水波。 拨清波 :拨弄清澈的水波。 【诗意】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赏析】   这首诗第一句三个鹅字,把鹅的鸣叫声送到人们的耳朵里,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难想象,小作者听到鹅的叫声,看到鹅在水面上游来游去,心中多么快活,不禁脱口而呼:“鹅、鹅、鹅!”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时的样子:弯曲着长长的脖子,向着蓝天高歌。在孩子的眼中,这样子有多么得意,多么神气!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洁白的羽毛,碧绿的春水,鲜红的脚掌,清澈的波纹,白、绿、红互相映衬,色彩鲜艳。此时正昂着头高叫着的白鹅,像是在谈天,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 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的美丽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犹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yí piàn yí piàn yòu yí piàn 一 片 一 片 又 一 片, liǎnɡ piàn sān piàn sì wǔ piàn 两 片 三 片 四 五 片, liù piàn qī piàn bā jiǔ piàn 六 片 七 片 八 九 片, fēi rù lú huā dōu bú jiàn 飞 入 芦 花 都 不 见。 【古诗简介】 这是一首逆挽诗 ,又叫逆转诗, 抑扬诗,陡转诗,雅俗诗。一般是起句平常,甚至让人感到十分粗俗,但从全诗来看,只是一种铺垫,后半部分语意陡转,别开生面,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一新,巧妙的构思让人赞叹。 【赏析】 乍读此诗感觉平淡无奇,“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似乎还有些啰嗦,但最后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雪海融芦花,花雪一色的意境就出来了,前三句全活了。前两句是近景,细数片片雪花,第三句是远景,遥观纷纷扬扬,第四句异军突起,点睛成龙,浩瀚的银白的雪花飘舞的意境就出来了。 这首诗的作者看似信手拈来,把数字数数般由小到大进行排列起来,然而最后一句犹如神来之笔,由实入虚,使人不由联想到雪花纷纷扬扬坠入芦花丛中的情景,描绘出了雪花和芦花融成一片的美丽景象,令人赞叹不已。 《咏雪诗》的由来 版本一: 乾隆皇帝是一个著名的皇帝诗人,他一生中写了近万首诗,但却没有一首流传的。传说有一天,乾隆皇帝和他的文学侍从、著名的诗人沈德潜等外出赏雪,只见整个天地银白一片,大雪纷飞。乾隆皇帝一见大喜,诗兴大发,便高声吟诵道:“一片一片又一片”。这时众人在旁边纷纷拍手叫好,乾隆更加高兴,便大声接下去吟道:“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正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