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9010

九年级历史与社全册知识点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7次 大小:1003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九年级,历史,社全册,知识点
  • cover
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于挑战的年代 目标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与现代世界的发展中,认清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 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两极与冷战” 1、雅尔塔会议 时间:1945年2月4日;参加国和领导人: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这次会议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会议讨论了关于击败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等问题。并决定德国的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50%归苏联。 2、阅读:P6页图1-2 ①上图是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由此看出:东西方对峙格局(两极格局)形成 ②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③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两极对立格局的出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 ④掌握两大阵营的国家: 北约:1949年,以美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华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没有参加两个组织的国家有:芬兰、瑞典、爱尔兰、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 3、 冷战: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如政治干涉、经济援助、文化渗透等等 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铁幕演说与杜鲁门主义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四十年) 表现:①成立对抗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②柏林墙修建(东、西德问题由来)、③军备竞赛、 ④古巴导弹危机、 ⑤爆发局部战争(侵越战争、朝鲜战争) 、 ⑥政治宣传、 ⑦停止各种形式的交流(如互不参加对方国家的举行的奥运会)等 4、冷战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有: 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武; ②美苏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威慑;③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1、二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包括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其中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最为突出). 2、亚洲:越南北部、朝鲜、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印度独立(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印度尼西亚独立 非洲:五六十年代独立浪潮(如埃及独立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1960年17个国家独立,叫做非洲独立年。 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殖民体系崩溃的标志) 3、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地区 5、二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独立,但政治上不平等,经济上没有完全独立,为此他们做出的努力有: 政治上:民族解放运动(见第2点)、亚非会议 经济上:成立”七十七国集团”,发表联合宣言; 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 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目的是亚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命运.这次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主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争取公正、平等的国际政治秩序) ②、成立77国集团,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表达了其现代化的追求; ③、中东产油国以石油为武器,打击美国等西方国家,并利用石油发展经济。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P32页 1-4 从历史和地域两方面,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5 认识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国际比较中感受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世界政治) 1、冷战结束的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