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97495

25 活板 教案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7110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活板,教案
  • cover
25.活 板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词语的一词多义,会认读课文,读准词句。 2.熟读课文,了解时间与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本文时间(工作程序)和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2.教学难点: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梦溪笔谈》及其毕昇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通文章,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1)我们中华民族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是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它改进了制版工艺,提高了印刷功效,为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活板》,了解这一发明吧。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2)25 活 板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进作者 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展示作者“沈括”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4)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今江苏镇江东),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典制、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凡有所见,无不详为记录。 (2)写作背景(出示课件5) 教师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本文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上海古籍-出卷网-2015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宋代庆历年间,毕昇首创泥活字版,之后又陆续用木、锡、铜和铅等制成活字印刷书籍。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开拓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3)课本知识 教师讲解涉及这课的重要知识,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1:(出示课件6)作品介绍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因写于润州(治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如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 预设2:(出示课件7)人物介绍 毕昇(?—约1051),北宋工匠、发明家。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8)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课件9、10)朗读课文,朗读时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 教师:同学们,再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出示课件11) 预设: 教师:同学们,根据上面疏通,下面我们一起把本文翻译一下(出示课件11) (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分析翻译) 预设:【译文】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时人们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从冯瀛王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教师:同学们,再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出示课件12) 预设: 教师:同学们,根据上面疏通,下面我们一起把本文翻译一下(出示课件13) (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分析翻译) 预设: 【译文】宋朝庆历年间,有一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盖好。想要印刷时,就把一个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