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09435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29203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地域,文化,城乡,景观,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教学设计 备课组名称 高一地理 周次 本节 教学内容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本节 教学目标 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本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影响 本节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本节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二课时) 导入:观察图片, 观察景观图片,有什么差异?为何呈现这种差异? 一、地域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分为物质文化(建筑、服饰、饮食等,具有物质实体)和精神文化(宗教、制度、习俗、语言、道德、艺术等精神财富)。 1.地域文化 (1)含义: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 (2)特点: 区域性: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其范围大小不等。 多样性:地域文化在类型、组成和景观等方面多种多样。 独特性: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的烙印,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 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3)景观: 概念:是指相对固定在地表的实体要素。 按地表要素是否受到人类影响: 自然景观,如行云飞瀑 、高山流水等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农田、村落、道路、建筑、雕塑等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4)不同地区的城乡景观差异 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不同的自然环境及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我们生活的城乡环境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使得我们生活的城市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 欣赏地域文化 物质文化对资源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直接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例如,传统民居建筑需要从材料、结构或样式上,适应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寒冷地区要保暖、炎热地区要散热、多雨地区要利于排水、湿润地区要隔潮通风。 非物质文化也被打上了深深的自然烙印。例如,草原地区的民间艺术多具有豪放、粗犷的风格,而我国江南水乡的民间艺术则具有细腻、柔美的特征,等等。 【活动】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森林—河流—村寨—梯田体系: 形成了 “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系统中的关键是森林,有森林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该地水土流失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少,生活、生产的水源充足,村寨、梯田才能安全的发展,江河洪涝灾害少。一方面,哈尼族人的村寨在半山腰处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保证生活用水。另一方面,梯田在村寨下方,水流顺势而下,满足了水稻 生长对水的需要。而且森林中的大量有机 质以及哈尼人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成为 丰富的肥料顺沟而下,流进梯田,养分被 吸收,污物被降解,最后又复归于河坝的 江河水网,演变成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已存在千年,延绵不绝,说明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 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来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可能需要调整,适应新时代要求。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异,其他地方很难复制梯田文化景观,但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审美情趣,值得在不同地区传播 【探究活动1】 (1)梯田景观属于什么类型的景观? 人文景观(乡村景观) (2)结合已有知识,解释“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的原理。 森林能够减慢地表径流速度,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量,从而涵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