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1102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 黄河颂 教案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5765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教案
  • cover
5.黄河颂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 4.深入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1、2)出示黄河的图片,教师独白: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滋润了一片黄颜色的肥沃土地,哺育了一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 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和不朽精神。 板书课题:5 黄河颂(出示课件3)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进作者 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展示作者“舒婷”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5)光未然(1913—2002),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原名张光年。他作的歌词《五月的鲜花》,广为传唱。其组诗《黄河大合唱》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课本知识 教师讲解涉及这课的重要知识,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1:(出示课件6)相关人物介绍 冼星海(1905-1945),中国作曲家。广东番禹(今广州)人,1935年归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赴延安,翌年任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 预设2:(出示课件7)朗诵诗 朗诵诗是诗歌的一种,主要为朗诵而创作的诗歌。 主要特点是节奏感强,语言流畅,音调和谐,明白易懂,适于上口。既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常用于舞台演出,有一定的鼓动性和感染力。适于直接向观众朗读。 预设3:(出示课件8)关于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5464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托克托县河口,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郑州的桃花峪。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雅拉达泽山麓,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省北部入渤海。 教师:同学们观看下面的图片,了解有关黄河的知识(出示课件9-11) 黄河之源 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壶口瀑布 九曲黄河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3)写作背景(出示课件12) 教师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敌部队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岸边行军。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准备创作朗诵诗《黄河吟》。稍后在延安时,作者接受冼星海等人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13、14) (2)析一析多音字。(出示课件15) (3)辨一辨形近字。(出示课件16) 释一释重点词。 (出示课件17)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课件18-22)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 教师提示: ①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全诗应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气势。 ③“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