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11056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写作 学习抒情 教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221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学习
  • cover
写作 学习抒情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4.培养感悟身边的美好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情感,锻炼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学生范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1)同学们,我们一起赏析下面两个片段。 片段一: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加在一起都不为过。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 片段二: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妈妈呀,我愿在您温柔的怀里甜甜如梦! 教师:你觉得哪一个片段写得好?说说理由。(出示课件2) (学生讨论,分析议论。) 学生: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 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在写作中抒情。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3)写作 学习抒情 二、整体感知,写作知识 教师:同学们,何谓抒情?(出示课件5) (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预设: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和抒发。 教师:抒情的分类(出示课件6、7) (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预设: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 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即为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想你呀”。直接抒情还经常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和强烈的感染力,如 “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 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则是间接抒情。 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崇尚含蓄美,情感抒发也以间接抒情为主。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间接抒情的方法(出示课件8) (师生讨论,教师点拨。) 预设: 抒情的方法很多,具体如下: (1)借景抒情法: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2)触景生情法:触及外界景物而引发情思。 (3)咏物寓情法: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4)咏物言志法: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 (5)融情于事法: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6)融情于理法: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对抒情性文字的要求。(出示课件9、10) 预设:1.抒情要自然、真切。 抒发自己的感情,就要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即心中怎样想就怎样写,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受,让感情在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样文章才能避免矫揉造作,读后使人感到清新、自然。 2.感情要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