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体验春耕》 人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目标 1、劳动观念:知道几种常用农具的名称及用途,培养热爱自然的劳动观念。 2、劳动能力:了解春耕整地的基本流程,能够使用简单的农具体验春耕整地,锻炼动手实践的劳动能力。 3、劳动习惯和品质:培养珍惜粮食,吃苦耐劳的习惯和品质 。 4、劳动精神:培养热爱劳动和热爱生活的劳动精神。 新知导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播种前农民伯伯需要对土地进行翻耕,这样才能利于种子萌发与植株生长,增产增收。在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中,用于耕种的农具不断迭代更新。你见过哪些农具?你会使用它们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些简单的农具,使用它们参与体验春耕,传承先人的劳动智慧和劳动品质吧。体验目标知道几种常用农具的名称及用途。了解春耕整地的基本流程。使用简单的农具体验春耕整地。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拓展延伸 《荀子·王制》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 而百姓有余食也。" 拓展延伸 《荀子·王制》讲的是君主治理天下的规章制度,内容包括封国、职官、爵禄、祭祀、葬丧、刑罚、建立成邑、选拔官吏以及学校教育等方面。"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句话指的是农业生产方面。这句话说的是,农业生产讲究农时,每个季节有不同的事要做。 拓展延伸 春季要播种,播种之前需要耕耘土地。夏天需要做锄田除草等工作。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们忙着在田间收获农作物,主要是稻谷、玉米、棉花、烟叶、芝麻等。冬季则需要将今年收获的农行物好好储藏起来。农事生产对应的时节做正确的事非常重要,依时而做才能保证每年的收成,这样百姓才能不愁吃穿,还有余粮应对来年。 古代的农业技术比较落后,也无法像现在一样有温室大棚等技术可以反季节生产,因此古人必须严格遵守时节,按照时节做对应的农事活动。 新知讲解 一、体验准备 (一)知识准备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农具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农具的发展水平也是农业发展的侧影与体现。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今天的机械联合作业,人们使用的农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耕地农具 田间土壤耕作层由于长期日晒雨淋,容易板结。农作物生长吸收了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因此,在播种前需要耕地。用农具将深层土壤翻转至表面,同时将作物残茬和肥料翻入土中,这样既可以消灭杂草又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常见的耕地农具有犁、镢、镐、锹、旋耕机等。 新知讲解 (1)犁:翻土用的农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普及。曲辕犁将以前的直辕改为曲辕,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更加灵活,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之一。 (2)镢头与锄头:镢头的把相对较短,头部窄而厚,主要用于刨土;锄头的把比较长,头部宽而薄,主要用于锄草、松土。 新知讲解 (3)十字镐:十字镐是两头有齿的镐,镐头与柄呈十字形,主要用于刨土。 (4)铁锹:主要用于铲土,锹头是铁的,其长柄多由木头或铁制成。 (5)旋耕机: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新知讲解 2.整地农具 土地仅作翻耕,土壤的松碎程度与田面的平整度还不能满足播种和栽植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地块进行平整,使表土细碎,同时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使土壤墒情保持在适宜水平,为作物的发芽和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常见的平整土地的农具有耖、耙等。 新知讲解 (1)耖:南方水田用的整地农具,可以把土壤弄得更细,使土地平整。 (2)耙:把土块弄碎的农具,可使表层土壤平整。平地耙是手扶拖拉机的配套农机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