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手工扎染》 人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目标 1、劳动观念:了解基本的扎染手法,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劳动观念。 2、劳动能力:学习扎染的基本流程,可独立扎染手帕的劳动能力。 3、劳动习惯和品质:体会扎染的快乐,培养认真专注的习惯和品质 。 4、劳动精神:培养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等劳动精神。 拓展延伸 同学们去过云南吗?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云南的美景数不胜数。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云南的另一面,被誉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的周城。 周城距离下关有38公里,是地处滇藏公路旁云南省最大的一个自然村,有着1500多户人家,8000多人,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在省内外都很有名气的白族村子。因为。在这里除了有闻名遐迩的蝴蝶泉外还一直沿袭着白族已有300余年历史的传统制作手工艺———扎染技术。 拓展延伸 扎染,主要是将生白布染成所需的布料。而扎染的主要燃料是板蓝根。板蓝根本来是一种清热消炎的药材,属多年生草本是一种开粉色小花的植物。然而,在明末清初开始,聪明的白族同胞就将它用作了染料。用这种药材来染布,不但染的布青里带翠,凝重素雅而含蓄和不褪色,而且还对皮肤起着消炎的作用。 拓展延伸 扎染的起源 扎染起源说,目前有两种,一说是起源于秦汉时期(还没有查到出土实物);一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新疆阿斯塔纳第六区一号墓出土的织物看出,类似如今自贡扎染图案中的方胜。出土的织物扎染技术成熟,已用于妇女的服饰。 至唐代,中国的衣冠鼎盛朝代,人们格外关注配饰装配及面料图案的繁复,作为其中面料纹样贡献之一的唐代扎染,技艺精湛、品种丰富。 拓展延伸 手工扎染的传承意义 手工扎染历史悠久,作为一门工艺美术种类,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扎染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是其它染织物所不能替代的。它朴素自然,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的生动体现。如今扎染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志。 扎染工艺以其人文、多元、回归等元素,形成了现代艺术大观。不仅在民间,很多国际大牌也开始注重扎染艺术,世界服装品牌一范思哲、“中华杯”国际时装大赛等都应用了这一元素。因此,扎染作为一种民族艺术,必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知导入 扎染,传统上称为“绞缬”,是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利用针线、绳子、夹板及其他辅助工具,先对织物进行缝制、捆扎,然后浸染,在织物上印染出象征和谐美满、有辟邪纳吉之意的纹样或图案,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扎染制品一般以单件制作为主,无论是工业机器印染还是手工印染,都难以实现作品的完全复制,这使扎染劳动具有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下面让我们一起扎染一块手帕吧。 新知讲解 一、劳动准备 1.知识准备 我国劳动人民从西周时期就开始手工印染,至汉代工艺已臻成熟。就制作方法而言,印染主要有夹缬、蜡缬(今称蜡染)、绞缬三种。绞缬,即“扎染”,基本方法是先用线将织物扎结成绺,或在织物上缝纫,然后入染缸浸染。浸染后抽去所扎或所缝的线,染液在织物上因扎结而有不同的浸染程度,从而形成由深至浅的晕染花纹。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种捆扎技法与多种染色技术,染成的纹样会更加多变。 扎染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新知讲解 扎法 基本操作 示例 捆扎 1.圆形扎法 将织物揪起一点,用线绳扎紧。既可以扎染出大小相同的花纹,也可以扎染出大小不一的花纹。 2.折叠扎法 将织物(多次)对折,或一正一反(多次)折叠后,用线绳捆扎。 新知讲解 扎法 基本操作 示例 缝绞 1.平缝扎法 用针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