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1619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2 城镇化课件 (4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498631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件,人教,高中,地理,必修,城镇化
  • cover
(课件网) 上海 南京 杭州 兴化 高邮 泰州 扬州 镇江 句容 丹阳 金坛 溧阳 宜兴 湖州 如皋 南通 海门 启东 张家港 常熟 太仓 昆山 吴江 苏州 无锡 江阴 泰兴 靖江 常州 扬中 嘉兴 桐乡 平湖 海宁 富阳 绍兴 余姚 舟山 宁波 诸暨 建德 奉化 临安 慈溪 嵊州 长 江 黄 海 东 海 上海 南京 杭州 泰州 扬州 镇江 湖州 南通 常熟 苏州 无锡 常州 嘉兴 绍兴 宁波 长 江 黄 海 东 海 人口数/万人 >1000 500~1000 100~500 50~100 <50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a.1985年 a.2015年 深圳面积为3.8平方千米,城市人口1万人,农村人口30万人,城区5层楼为最高建筑。 1980年 深圳面积为1997平方千米,实现完全城市化,常住人口达1302.66万人。 2018年 哪些变化?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 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城镇化的概念: 1 城镇人口增加 2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3 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城镇化的标志: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提供就业机会 剩余农产品 剩余劳动力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城镇化与工业化、区域经济的关系 注意: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镇化,城镇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与工业化 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镇化 工业化 社会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 图2.12 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为什么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却很高? 超前城市化:人口过度集中在城镇 城镇化与工业化、区域经济的关系 工业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 工业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 过度城镇化 拉丁美洲 中东部分国家 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城市贫民窟,正是虚假城市化的真实写照 过度城镇化 概念:又称“超前城镇化”或“虚假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超过本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城镇化模式 问题:主要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工业化水平低,甚至未开始工业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大中城市,而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出现环境污染、住房困难、交通拥堵、就业困难、贫困人口多、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推力”大于“拉力”而产生的不平衡等因素造成的 【知识拓展】过度城镇化与滞后城镇化 滞后城镇化 概念:指城镇化水平落后于本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 原因:政府为避免城乡对立和“城镇病”发生,而采取各种政策及措施限制城镇化发展 问题:是城镇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 【知识拓展】过度城镇化与滞后城镇化 01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城镇中修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既能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