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19222

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207663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纲要,1课,文明,产生,早期,发展
  • cover
(课件网)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必修下 中外历史纲要 第1课 课程标准: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本单元时间轴 【课程标准】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时空条件。 目录 01 人类文明的产生 前提:从采集狩猎到农耕畜牧 标志: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02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人类文明的产生 1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古埃及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 两河流域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 古印度文明 约公元前2500年 中国文明 约公元前2070年 古希腊文明 约公元前2000年 北纬30度线 世界各地的文明会是一模一样的吗?上述材料中所提到的特征都会一一具备吗?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前提:从采集狩猎到农耕畜牧 【课堂探究】 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谈一谈农耕畜牧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①社会分工的形成; ②交换贸易的产生; ③早期城市的出现。 2.标志: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农业发展 社会分工 劳动生产率提高 产生私有制和剥削 阶级产生 阶级矛盾 部落战争 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的出现 形成国家 文字产生 采集渔猎 农耕畜牧 分配方式 社会分工 居住方式 生产区域 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 采集渔猎的生产方式无固定场所 居所固定在土地周围,形成聚落,成为城市中心和市场的雏形 在固定的土地上播种收获,有保护和掠夺土地的战争需求 集体采猎才能生存,无分工 农业分离出手工业,促进了交换和交易,后期出现管理等分工 生产效率低下,财产公有 生产力提高产生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阶级剥削的产生创造条件 生产效率提高 生活方式改变 文 明 产生国家 君主领袖 社会意识 文字 为什么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问题思考 出现早期城市 产生强制机关 产生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冶金等技术和艺术的发展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雅典卫城 埃及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婆罗门教 商司母戊鼎 文明 产生 古巴比伦 王国统一 亚述帝国 前36C 城邦混战 苏美尔人 地区争霸 阿卡德人、苏美尔人 诸国纷争 赫梯、加喜特、埃兰、亚述 前29C 前24C 前18C 前16C 前8C 两河流域地形图 两河流域,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两河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他们都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 两河的上游基本在山岭和高原中流淌,中下游地区则形成一块巨大的的冲积平原,把一片干旱贫瘠的地区变成了西亚唯一的沃土肥田。 地理概况 各族相争、战争频繁 一 古巴比伦文明 西亚两河流域 上部分·浮雕 显示君权神授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下部分·正文楔形文字雕刻 为什么两河流域能出现最早最完整的成文法? 《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 ———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成文法 法典正文共282条法律条文 ———摘编自刘文鹏《古代西亚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