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21307

第二单元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8980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同步,教师,学生,练习,文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目标导学 1.归纳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 2.知道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了解他们的词风特点,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3.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 知识构建 基础落实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著名都市:北宋的开封(最繁华的是 )、南宋的临安、元朝的 。 2.“瓦子”是什么样的场所 这一时期市民生活丰富还有哪些表现 原因是什么 (1)“瓦子”: 的场所,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 (2)戏剧表——— :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演出。 (3)原因:城市的繁荣,宋代的 不断壮大。 3.传统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 、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瓦舍(瓦子)者,谓其“来时瓦合,出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梦粱录》 二、宋词 1.特点: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长短句)。 2.代表: 词人 风格特点 苏轼 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辛弃疾 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 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元曲 1.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 》。 2.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通鉴》”的作者是谁 体例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有何历史地位 1.作者:北宋史学家 。 2.体例: 通史。 3.内容:记述了从 到 共1 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4.地位:《资治通鉴》与《 》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与 被称为“史学两司马”。 “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 ———胡三省《新注 <资治通鉴>》 重点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材料一 见图 探究1.根据材料说出宋朝市民两种文化生活的形式。说说图片反映了宋朝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 宋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 ———摘编自《中学历史新知识新视野》 探究2.根据材料概括出宋代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 瓦子与勾栏 宋元时期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原因 (1)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民族交融。 (2)两宋时期,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贸繁荣,物质基础雄厚。 (3)城市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对业余娱乐生活需求多样化。 素养达标 1.《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数百名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摊贩,提篮挑担的小贩,船夫,丝绸药材以及各种杂货店的大小商人,骆驼队的贩运商人……生动再现了汴京的繁荣风貌。该材料直接说明北宋时期 ( ) A.北方经济领先于南方 B.大城市工商业繁荣 C.手工业超过前代水平 D.绘画水平不断提高 2.某学者曾描述宋代说:艺术方面,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品味较古代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能集中体现上述文化特征的是 ( ) A.勾栏、瓦子的繁荣 B.传统诗歌的繁盛 C.戏剧的空前发达 D.元曲形成与传播 3.如图是清代的《龙舟盛会图》,请问它描绘的是哪一传统节日的盛景 ( ) A.除夕 B.端午 C.清明 D.中秋 4.(2022·郑州期中)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 A.汉赋的兴起 B.唐诗的繁荣 C.宋词的发展 D.元曲的流行 5.《华夷一体与元代开阔正大的文化气象》一文中记载:“疆域的辽阔、民族的众多,带来恢宏的气象,曲之所包容者也广;无为而治的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