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21327

第一单元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7816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单元,5课,安史之乱,唐朝,衰亡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目标导学 1.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了解安史之乱的影响。 2.知道黄巢起义,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3.知道唐朝灭亡的史实。 4.知道五代十国,了解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局面。 知识构建 基础落实 一、安史之乱 1.“汉皇”指哪个皇帝 君王“不早朝”“看不足”说明了什么 (1)皇帝:唐玄宗。 (2)说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2. “渔阳鼙鼓”指哪个历史事件 与哪两个历史人物有关 分析这一事件爆发的主要原因以及对唐朝的影响。 (1)事件:安史之乱。 (2)人物:安禄山、史思明。 (3)原因: 中央: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各种矛盾尖锐; 地方:各地的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4)影响: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历史解释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君王不早朝……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是如何实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 对唐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实现:黄巢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 (2)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2.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微点拨:开元盛世是唐朝鼎盛时期,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史料实证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形成 北方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 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北汉(割据太原) 实质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特点 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微点拨:安史之乱使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五代十国实际上是唐朝藩镇割据状态的延续和发展。 重点案例 2022年4月26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意境》唐诗主题画展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开启首展。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诗词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二首·其二》 诗词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诗词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探究1:诗词一描绘了唐朝开元年间怎样的社会情景 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当时统治者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答:经济繁荣。开元盛世。改革税制,发展经济。 探究2:诗词二反映出唐朝怎样的社会问题 诗词三描写的是哪场战乱 黄巢起义和战乱是否有关系 试说明理由。 答:朝政日益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安史之乱。有关系。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到唐朝后期,中央无力控制藩镇,社会动乱不堪,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这是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 探究3:唐诗从《忆昔二首·其二》到《垂老别》,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良好的政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可靠保障;要注意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统治者应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图示点拨 唐朝的兴亡过程 历史解释 评价唐玄宗 (1)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3)他为唐朝的高度繁荣起过重大作用,但他晚年也给唐朝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他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重要历史人物。 素养达标 1.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平卢、范阳、河东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在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