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35739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己亥杂诗》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486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答案,练习, 己亥杂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诵读
  • cover
古诗二首练习 姓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读到美国哲学家欧文的“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需要永远呆在一起”时,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 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2分) 4.本诗出自 ;作者是 (朝代)的 (诗人),他和 并称为“初唐四杰”。 5.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答: 6.此诗是一首 ,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 ,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 之情,体现出作者 。 7“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 ,上任路途的 。“ ”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8、颈联蕴含了 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 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这一句成为 不朽名句。 9.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0.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己亥杂诗》 , 。 , 。 1.《己亥杂诗》选自 ,共350首。作者 ,号定庵, 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2.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答:这里的“离愁”不仅是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 之情,更是离别京城,离别 ,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 3.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4.作者拿 自况,表达了 。 5.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6.本诗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是: , 。 这一句,运用 ,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 ;为培育人才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 的情怀。后人也常用此来比喻 。 7.古诗中写花的名句不少,请写出二句你积累的有关“花”的诗句来 (1) , 。 (2) , 。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8.“凤凰台上凤凰游”中的“凤凰”象征什么?“凤去台空”说明了什么? 9.你怎样理解“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一句的含义? 10.“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深意? 【答案】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3.“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4.本诗出自《王子安集》;作者是唐朝(朝代)的王勃(诗人),他和 骆宾王 卢照邻 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 5.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6.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与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