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946096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 图案之美》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4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249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 图案之美,教学设计
  • cover
图案之美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认识图案艺术中的形式美是表达审美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认知目标:了解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技能目标:体验装饰图案的艺术美感,了解图案创意设计的基本规律。 创造目标:学会用创造的方法,感受中国文化的悠久与博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的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三、教学准备 (教师)各类装饰图案的图片;植物、花卉、动物的图片;用彩纸印出各种鱼的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的大彩色作业底纸。 (学生)准备一套色彩工具(蜡笔或水彩或水粉);一支黑色勾线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形式中的美 1. 导入 (1)对称 教师:老师想给你们看几张装饰图案,你能找出它们的共性么? 引出形式美法则中的“对称美”的概念。 (2)均衡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拼出一张对称的花卉图案) (请同学们思考)你能不能把对称的图案稍加改动,让它变得不是完全对称,但又看上去很平衡呢? (请学生把实物投影仪上对称的花卉图案改成均衡)引出形式美法则中的“均衡美”的概念。 提问:对称与均衡分别给你什么不同的美感(安静、稳定的与活泼动感的)? 对称与均衡,都是一种视觉形式,它们表现了自然的基本形式规律,具有一定的美感,是形式美的法则之一。 图案的美还有很多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案之美》。 (板书)导入课题 2. 实践与讨论 (1)欣赏传统图案和民间图案 图案是最为古老和广泛的文化存在,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老师给你们看一些中国的传统图案和民间图案,看看这些图案里有什么美好的寓意? (一边欣赏图片,一边出示一些中国古代和民间图案中的文化符号,并贴在黑板上)。 这是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上面一个罐的纹饰像花朵,它采用了二方连续的排列方法,围绕在陶罐四周,形成独特的彩陶纹样。 下面一个壶身上的纹饰像什么?对!像鱼网。我们把这种纹饰叫“网纹”,这是古人在陶器上记录了用网捕鱼的生活。 (把纹饰草图贴在黑板上) 这是敦煌石窟顶上的藻井图案,可以看出,它无论上下左右都是对称的。图案的中间是什么?(学生)莲花!对莲花是佛教里经常用到的纹样,莲花出污泥而不染,非常圣洁,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入冬,莲花败落,但根茎不死,来年又生发,象征不断轮回。(把纹饰草图贴在黑板上) 这是什么?古代官服前面的刺绣补子。绣着飞禽的是文官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只飞鸟上面有什么?蝙蝠?它代表了什么?福气。在飞鸟的下方有什么?水纹。绣着走兽的是武官的,我们依然能找到蝙蝠的图案,在背景上和太阳在一起的是云纹。(把纹饰草图贴在黑板上)蝙蝠、飞禽、走兽、水、云这些不相关联的东西融合在一个图案里,图案的魅力就在于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是两幅民间剪纸作品,两只喜鹊代表了什么?牛的身上装饰了什么图案?这些也是民间剪纸中常用的装饰纹样,月牙纹和锯齿纹。(把纹饰草图贴在黑板上) 小结: 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风景、动物、植物、人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 (2)图案还和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给学生听一段音乐(PPT播放音乐),你会怎么表达这些节奏呢?可以用从小到大的圆来表示。 小结: 这种重复表现出一种音乐的旋律感和运动感,我们把它称为韵律。 形式美法则:节奏与韵律 展示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用一些点线面重复组合的作品 (3)小练习 每个学生在鱼形的纸上用黑色勾线笔进行装饰,要求充分运用节奏与韵律。(建议学生适当考虑贴在黑板上的文化符号) 作业赏析(欣赏2-3名学生的作品,找出其中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分析)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现代图案和卡通图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