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54637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共13张PPT)+视频

日期:2024-06-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57395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变化,课件
    (课件网)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 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课程标准] THE DEATH OF USSR 斯大林 1924 1917 1921 1953 列宁 1928 时空坐标 1964 1985 1991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排斥市场 片重工业 手段强硬 牺牲农民 个人崇拜 政治集权 排斥市场 片重工业 手段强硬 牺牲农民 个人崇拜 政治集权 亚当和夏娃是哪国人? 美术馆里有一幅描写亚当和夏娃的画。 英国人:“他们一定是英国人,男士有 好吃的东西就和女士分享。” 法国人:“他们一定是法国人,情侣裸 体散步。” 苏联人:“他们一定是苏联人,没有衣 服穿,吃得很少 ,还以为自 己生活在天堂。” 苏 联 经 济 改 革 势 在 必 行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平反冤假错案 强调集体领导 改革干部制度 政治 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利 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工业 赫鲁晓夫 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 农业 勃列日涅夫 扩大自主权; 提高农产品价格; 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农业 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 扩大企业自主权 重点发展重工业 工业 戈尔巴乔夫 (1)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①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承认市场 ②打破单一公有制 (2)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重点是重工业; 经济 经济改革失败,转向政治改革 ———民主社会主义 政治 经济全面滑坡 社会陷入危机 局势失控, 1991年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讨论探究】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比较对象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相同点 不 同 点 时间 1953--1964 1964--1982 1985--1991 重点 败因 (1)目的: (2)内容: (3)结果: 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在政治、农业和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效果有限,以失败告终 农业 重工业 前期经济,后期政治 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斯大林体系进行修修补补 进行根本性改革, 背离社会主义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最后,戈尔巴乔夫决定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于是苏联解体了。 “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没了”。 苏 联 波 兰 罗马尼亚 匈牙利 保加利亚 民德 南斯拉夫 捷克斯洛伐克 阿尔巴尼亚 南斯拉夫 社会主义 自治制度 捷克斯洛伐克 布拉格之春 波 兰 匈牙利 民德 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一些东欧国家陷入困境 和平演变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1990.03. 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 俄罗斯等11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 1991.08.19. 少数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 1991.12. 21. 《阿拉木图宣言》 1991.12. 26. 苏联正式解体 反思 苏联改革过程中的教训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带来什么深刻的借鉴呢? ●改革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 ●需要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要有探索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改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