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教材 选择性必修四 第三单元Sea Exploration Reading and Thinking Reaching Out Across the Sea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2019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教材选择性必修四第三单元Sea Exploration 中的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课文Reaching Out Across the Sea。本节课的任务根据脚手架简单地讲述世界的海洋探索旅程。但是在进行该任务前,学生需要简单地复述一下课文———中国的海洋探索历程。本单元的主题语境为人与自然,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海洋探索成就。本篇体裁属于说明文,脉络清晰地介绍了中国从古至今的海洋探索历。贯穿全文的是一条时间线:从早期的航海探索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再到现代的“一带一路”和中国海洋科考,最后表达对未来的展望。 该文结构清晰明了,内容明确,中间部分比较适合学生学习和模仿。从文章结构来看,每一次探索都包括航海时间、航海地点/事件和航海目的/结果等维度,为学生的口语输出提供结构和内容支架。从语言层面来看,该文有许多与航海相关的动词表达,例如set sail, reach out等等,也有很多和目的影响有关的功能表达,比如lead to, in order to, on voyage of, the aim of ..., to do等等。从内容角度上看,该话题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海洋探索对于建设现代化强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而且该文章也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感知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学生来自Z省某普通高中高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已有八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他们对海洋探索这一话题很感兴趣,由于历史是学生的必修课程,所以他们对于海洋探索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经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他们已有了基本的语言能力。但是,很多学生缺乏与海洋探索等有关话题的相关词汇,即使有,也无法形成一个整体,而且他们的口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不能独立地非常流畅地讲出一段话。因此,教师应采取读思结合教学法,指导学生从结构、语言和内容三个视角解读该教材文本,通过解读--赏析--模仿--运用,为顺利地讲出中国与世界的海洋探索历程搭建支架。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 了解“海洋探索”主题下的词汇如explore(exploration), find its way to, sail from ... to...;(重点) 理解并使用表达目的和影响功能的句式,比如on voyage of, the aim of ..., in order to... , lead to, help to do;(重点) 能够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按照时间线简要地口述中国和世界的探索旅程;(重难点) 文化意识 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古代和现代的海洋探索进程,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思维品质 能够利用图表,使自己的表述更具有逻辑性;(重点) 学习能力 初步掌握一些常见的阅读技巧,并对自己口语输出的内容利用易错表进行自我纠正。 教学思路 本节课以海洋探索为主题,依据学生现有的综合语言能力和语言发展需求,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为学生搭建支架,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口语任务———讲述世界的海洋探索历程。第一阶段是“读”的阶段,此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通过图片引入话题,创设情境,提出本节课的口语任务。之后让同学先将目标放到中国的海洋探索旅程,开启课文,预测内容,为下一步的文本解读做好准备。随后进行目标阅读,由教师提供的阅读策略,让同学们分析文章文体和结构,提取框架,寻找细节,学习其中的功能句型和相关的语言表达。第二阶段为“思”的阶段:让同学们整理提取框架表格(以时间为线索,介绍航行的地点、目的/影响、细节等等),同时通过讨论,补充更多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