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968273

第8课时 统计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05-1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221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8课时,统计,北师大,数学,小学,三年级
  • cover
北师三下 《总复习》 第8课时 统计 课题 统计 课型 复习课 教材分析 由“回顾与交流”“巩固与应用“两个部分组成。“回顾与交流”栏目是对统计的有关知识进行梳理的总结回顾。用对话、举例子、提出问题等方式来呈现,目的是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触类旁通,将学过的知识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练习的设计既要注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注意知识的综合应用与适当提升,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时间长了有所遗忘,不能把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所以主要通过“回顾与交流”实现知识的再现与重组“回顾与交流”的问题串,是引导学生独立、系统地进行回顾与思考的。交流的形式应该多样化,有的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即可;哪些问题需要在全班交流,需要深人讨论的,可以由学生提出来。也就是说,在全班交流的话题要重点突出,加强针对性,满足学生的需要。 教学策略 将学过的知识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对整理数据的直观感受。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年级下册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和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画图、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的信息。 教学重点 复习获得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画“×”来统计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二、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1.请选择不同的标准,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你准备选择怎样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呢? 生1:可以按性别分,男生一组,女生一组。 生2:可以按出生年月分,上半年分一组,下半年分一组。 生3:可以按身高分,够140厘米的分一组,不够140厘米的分一组。 2.师:同学们给出的这些分类标准都可以。请你选择一种标准进行分类。 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是如何分类,又是怎样整理记录的。 生1我是按男生一组,女生一组分类的,我是这样画叉表示的,边数边画叉,每一个同学对应一个叉,这是我记录的结果。 生2:我是按上半年分一组,下半年分一组分类的,我用这样画圆圈表示的。 生3:我是按身高够140厘米的分一组,不够140厘米的分一组,我是这样画正字表示的。 3.同学们刚刚用不同的方法对全部同学进行分类,并整理记录结果,做得非常好,从刚才大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到的统计结果是不一样的,现在请大家根据统计的结果,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1:男生:12人,女生:10人。我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全班:13+10=23人 生2:上半年出生:14人,下半年出生:9人 全班:14+9=23人 生3:身高够140厘米:16人,不够140厘米:7人 全班:16+7=23人 生4:我还发现不管是用哪种方法分类,全班人数不变都是23人。 4.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不仅会用各种方法统计数据还会分析数据。我们发现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记录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家在碰到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和记录方法。 三、达标检测 右图是一个小正方体,6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 任意抛出20次,记录落地后朝上的数字。 表格出示记录 (2)汇总全班记录结果。 表格出示 (3)观察上表中各数字出现的次数,你有什么发现? 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