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 计 【教学内容】教材P99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和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画图、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获得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画“×”来统计数据的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统计由“回顾与交流”“巩固与应用“两个部分组成。“回顾与交流”栏目是对统计的有关知识进行梳理的总结回顾。用对话、举例子、提出问题等方式来呈现,目的是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触类旁通,将学过的知识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练习的设计既要注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注意知识的综合应用与适当提升,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 【教学策略】 将学过的知识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对整理数据的直观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模拟开鞋店的情境吗 说一说。 指名学生回答。 师:这些其实就是统计知识中的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自由地独立完成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 二、自主探索。 师:请选择不同的标准,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你准备选择怎样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呢? 生1:可以按性别分,男生一组,女生一组。 生2:可以按出生年月分,上半年分一组,下半年分一组。 生3:可以按身高分,够140厘米的分一组,不够140厘米的分一组。 师:同学们给出的这些分类标准都可以。请你选择一种标准进行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是如何分类,又是怎样整理记录的。 生1:我是按男生一组,女生一组分类的,我是这样画叉表示的,边数边画叉,每一个同学对应一个叉,这是我记录的结果。 生2:我是按上半年分一组,下半年分一组分类的,我用这样画圆圈表示的。 生3:我是按身高够140厘米的分一组,不够140厘米的分一组,我是这样画“正”字表示的。 师:同学们刚刚用不同的方法对全部同学进行分类,并整理记录结果,做得非常好,从刚才大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到的统计结果是不一样的,现在请大家根据统计的结果,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1:男生:12人,女生:10人。我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全班:13+10=23(人) 生2:上半年出生:14人,下半年出生:9人 全班:14+9=23(人) 生3:身高够140厘米:16人,不够140厘米:7人 全班:16+7=23(人) 生4:我还发现不管是用哪种方法分类,全班人数不变都是23人。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不仅会用各种方法统计数据还会分析数据。我们发现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记录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家在碰到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和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师:大家课后独立完成巩固与应用中的习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学完了本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都说说看。 【学情预设】生:分类的标准是多样的,记录的方法也是多样的。 生2:碰到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和记录方法。 五、板书设计。 统 计 数据分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