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1 生活处处有哲学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 诗词中的哲学之思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哲理】: 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哲理:大千世界,普遍联系、相互依存 《断章》 成语中的哲学之思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促成质的飞跃。 创新精神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着的。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客观规律,注定要失败 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做规律 成语中的哲学之思 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联系的普遍性 微小的变化带动整个系统的巨大的连锁的反应。 蝴蝶效应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攻”与“守”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部分影响整体 立场不同,对事物的评价会不同,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具有两重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客观的,不能主观臆造。 结论一: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思考一:既然生活处处有哲学,那么这些哲学智慧是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 哲学的产生(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根本的) ――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人与社会 改造世界 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认识世界 人与自己 人与自然 整个世界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思维、意识 思考二: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那么人们在经历了实践以后,是不是就能自发的生成哲学?是不是人人都是哲学家?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 哲学的产生(起源)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京都南禅寺以前住着一位老太太,她下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年累月都精神懊丧,面容愁苦,南禅寺的和尚问她:“你怎么总是哭呢?”她边哭边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布鞋的,小女儿嫁给了卖伞的。天晴的日子,我想的小女儿的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的日子,我又想的大女儿的布鞋一定没有人买。我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和尚劝她:“天晴时,你应想到大女儿的布鞋一定生意兴隆;下雨时,你应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的很多。”老太太当即“顿悟” ,破涕为笑,从此由“哭婆”变成“笑婆”。和尚使老太太观察生活的什么变了?和尚的劝话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说明:人们观察生活的角度不同,对生活的认识就不同。 哲学有什么用?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二 医学治好身体的毛病,哲学解除灵魂的烦恼。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 哲学的本义 【本义】Philosophy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名词翻译。 Philo + sophia = Philosophy 爱 + 智慧 =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结论: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 ①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正确的 ②哲学≠智慧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