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7422

【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七年级政治下册(人教实验版)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检测题

日期:2024-06-1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22070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检测,用法,守法,知法,单元,第四
  • cover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1.“日月星,花鸟虫,因时序,相平衡;循轨道,行车船,有规矩,成方圆。”这一古训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 A.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B.画圆要有规,无规就画不成圆 C.制方要有矩,无矩就制不出方 D.人的活动要受思想动机、目的、愿望的支配 2.2013年5月3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山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黄胜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胜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表明(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违法行为必受刑罚处罚?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 )? 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③保护公民的一切利益 ④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  )? A.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法律来源于生活 C.生活离不开法律 D.违法的人需要学法 5.中国首次把“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表明我国(  ) A.公民犯罪要受刑罚处罚 B.对违法犯罪人员减轻处罚 C.从小事上预防违法犯罪 D.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6.南宁市南湖隧道因没有慢车道,同时也考虑到影响行车安全的光线、空气、视线等各方面因素,相关部门依法作出了禁止摩托车、非机动车、行人在隧道内通行及相关违规处罚的规定。张某因骑摩托车穿越隧道被交警依法进行了相应的处罚。这警示我们(  ) A.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 B.骑车过隧道时要避开交警 C.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避免受罚 D.遵守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7.2013年4月,浙江警方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对散布H7N9疫情谣言的柳某等三人给予拘留的处罚。柳某等三人的行为属于(  )? A.行政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违宪行为 8.201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对“地沟油”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如果利用“地沟油”加工食品,致人死亡,最高可判死刑。这说明(  )? A.严重违法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B.凡是“地沟油”犯罪都可判死刑? C.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D.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中学生小刘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 3年。刑满后,经本人申请,法院对他作出了“封存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档案”的决定,这令一直担心将来会受人歧视的小刘放下了心理包袱。据此回答9~10题。 9.小刘获刑是由于其行为(  ) ①是行政违法行为 ②对社会危害不大 ③是刑事违法行为 ④对社会危害很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法院对小刘作出“封存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档案”的决定(  ) A.说明法律对未成年人无约束力 B.背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D.妨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1.随着手机无线上网业务的普及,拥有手机 的中小学生用手机上网日渐时髦。而一些手机网站上的不良信息也在中小学生的手机中悄悄传播。为抵制手机网站中不良信息的侵害,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  ) ①远离不良手机网站,培养高雅情趣 ②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③拒绝接触所有网站,以免受到侵害 ④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克服盲目猎奇心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据有关部门统计,10 0名违法犯罪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