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87153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检测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591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2023,学年,第一
    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答案及评分标准七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 1、C 原题: A.瘫痪 憔悴 睫毛 花枝招展 B.喉咙 抖擞 啜泣 哄堂大笑 C.骇(骸)骨 嘹亮 妥当 人声顶沸 D.荫蔽 尴尬 枯涸 絮絮叨叨 2、D 原题: A. 应和/和蔼 第四声,第二声 B. 感慨/气概 kai,gai C. 参差/钦差 ci,chai D. 憔悴/纯粹 cui,cui 3、C 4、A 原题: A.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首颗由我国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 B.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保障(谁?缺主语)“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C.因为《夺冠》聚焦中国女排的拼搏故事,展现了中国女排的精神,所以备受(谁的,应该为所以备受观众关注)关注。 D.一阵汽笛声响,“奋斗者”号在实现了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后,胜利返航。(应为: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10909米) 5、B原题:拜读过您的拙著(谦称自己的) 6、C原题:应为明代文学家(并非清代) 7、A原题: A.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诗中表现对个人身世和时代变化的悲叹和感慨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确答案)”。 B.李商隐在《夜雨寄北》诗中通过想象表现了他对妻子无尽思念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现了其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谭嗣同《潼关》将水、山写活了,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入的少年意气的诗句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8、A原题: A.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正确答案)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肃瑟,洪波涌起。 C.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姜江水流。 D.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9、山入潼关不解平 10、尚思为国戍轮台 11、岐王宅里寻常见 12、便引诗情到碧霄 13、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14、B 15、A 16、(1)①淡泊,②宁静;①宽厚,②恭谨 (2)学习(读书) 17、C(“日”“春”指新生事物) 18、A(春夏之交应改为冬末夏初) 19、A 20、B 21、通过对比点出南京冬季与深圳冬季的不同,巧妙点题,引出下文对南京四季不同景色的描绘。 22、①因为南京的每一季都让你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②南京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生命中的春夏秋冬赋予我们圆满的人生。 23、春天短暂、夏天火热、秋天千姿百态、冬天美丽。 24、“初春的细雨淋湿了它们柔弱的嫩芽,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中的“柔弱”“嫩芽”抓住了初春的银杏树的特点,“覆满”一词则写出了盛春时的银杏树的枝繁叶茂。这句话运用生动清新的语言,写出了春天的银杏树绿意荫荫的特点。 25、例文: 我的初一生活 似水流年,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在草地里玩过家家的小朋友;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大声朗读“床前明月光”的小学生;今天的我们已经告别童年,走向青春。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来到了初中校园,走进了初一生活。 开学已经两个月了,对新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面对初一生活也有许多感受。 上初一了,第一个感觉是新鲜。校园是那样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老师讲课是那样富有活力、引人入胜;同学们相处是那样融洽、愉快;现代化的图书馆、电教中心、网络中心以及实验室又让我流连忘返。这一切与小学都有着很大差异,是我感到无比新鲜、有趣。 上初一了,第二个感觉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开学典礼上,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把美好的心愿系在气球上,放飞到蓝天。大家的愿望各色各样,有的希望做个音乐家,把中国的传统音乐推向世界;有的希望做个记者,让全人类都为中国今天的飞速发展而惊叹;有的希望做个文学家,让人们听到社会角落里的弱小声……理想要通过行动才能实现,初中这三年,我们会给未来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