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9266

【志鸿优化】2014年春季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配套课件+优化作业: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优化作业(自主预习+课堂互动+典型考题+随堂练习+稳步提升,打包2份)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9189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优化,作业,曲折,自主,预习,课堂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选择题 1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 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解析: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企业和个体手工业产值急剧下降,由此联想到三大改造,问题便迎刃而解。 答案:B 2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解析: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图片中的文字“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合作社,股票说明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由此判断D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故A、C两项错误。B项不符合“合作社”这一信息,故错误。 答案:D 3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解析: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工农业的产值和比例问题,排除C、D两项。“一五”计划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排除B项。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发展较快,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重工业落后的局面,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4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是在1958年,很明显,这是“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带来的后果。 答案:D 5下图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解析:题目提供的图表直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在直线上升,而农业总产值却在大幅度下降。这充分说明“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D 6(2013·江苏单科)“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  )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大跃进”运动不只在农业领域展开,在工业上主要是开展大炼钢铁,①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可知选B项。 答案:B 7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解析:图表显示的时间是1960~1965年,这段时间是我国国民经济从开始纠正“大跃进”错误到逐渐恢复发展的一个时期,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因此,这一时期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和农业从遭到破坏到逐步恢复都是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答案:A 8“文化大革命”中我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