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014224

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复习试卷 专题二 文化常识(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307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复习
  • cover
专题二 文化、文学常识 一、方法指导 1、熟记初中课文中出现或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文化常识,中考主要考查初中生在课文中学过或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内容。如窗花、对联、匾额、戏剧、名胜古迹、字谜等;文学常识主要考查学生学习过的课文中的作家和作品。 2、识记初中课文中出现的作家姓名和作品名字,要能正确写出来。还要熟记初中课文中出现的中外作家和作品的经典语句和主要内容,平时多记多背,到考试时,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3、归类记忆。把相关作家或作品放在一起记忆,按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进行归类,进行记忆。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韵文类可以分为: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文体知识相对较为简单,只需把握对古代文体(如古体诗和近体诗、词、曲以及史传文、论说文、应用文)现代文体(主要是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和其他实用文体)的识记和梳理即可。采用归类记忆更为有效。 4、口诀记忆。把要识记的文化常识编成口诀,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如记忆鲁迅的作品:《鲁迅全集》,著作颇丰,小说集有三,《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一部,《朝花夕拾》…… 5、联想记忆。由此及彼,联想记忆。如记忆屈原。由屈原→《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中国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等。 二、知识梳理 1、古代重要文体: (1)诗,按音律可分为古体诗(楚辞、乐府,如《木兰诗》)和近体诗(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2)词,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有婉约派(李清照等)和豪放派(苏轼等)两种。 (3)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4)说,古代一种散文体裁,一般叙事兼议论,大多一事一议,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马说》《爱莲说》) (5)表,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出师表》) (6)序,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赠序”,多表达对所赠亲友的期许、推崇或勉励之情。(《送东阳马生序》) (7)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用韵。(《陋室铭》) (8)记,大多为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或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如《醉翁亭记》《小石潭记》) (9)书,即书信,多记事陈情。(如《答谢中书书》) 2、重要作家作品: (1)《诗经》、《乐府诗集》、《论语》、《孟子》、《庄子》、《左传》、《礼记》、《史记》、《战国策》、《列子》、《世说新语》 (2)王勃、王维、李白、杜甫、岑参、白居易、韩愈、苏轼、吴敬梓、鲁迅、老舍…… 3、称谓:尊称、谦称、代称(如,布衣:平民;汗青:史册)年龄称谓(如,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而立:三十岁) 4、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的风俗习惯及在古诗词中的呈现。(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古代记量:寻(飞来山上千寻塔)仞、钟、石、金(家书抵万金)尺、方等。 6、古代科举制度: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实战训练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B.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C.2017年5月21日,“丁酉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湖北随州隆重举行。 D.“诗圣”杜甫的《望岳》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